
(1).平直;平坦。 晉 左思 《魏都賦》:“長庭砥平,鐘簴夾陳。” 唐 封孟紳 《賦得行不由徑》:“欲速意何成,康莊欲砥平。” 宋 範成大 《館娃宮賦》:“半紫崖而砥平,訪 館娃 之故宮。” 明 劉基 《郁離子·九難》:“廣庭砥平,翼以飛樓。” 清 魏源 《登太行絕頂》詩之三:“絶頂竟砥平,萬馬屯崇墉。”
(2).比喻安定;平定。 唐 李白 《大獵賦》:“是三階砥平,而皇猷允塞。”《舊唐書·馬燧傳》:“烈烈我祖,膺期而昌,剗滅羣兇,砥平四方。”《舊唐書·李珏傳》:“今四海鏡清,八方砥平,厚斂於人,殊傷國體。”
漢語詞典釋義
一、字面含義:平坦如砥
“砥”指質地細膩的磨刀石,“平”意為平坦、無起伏。“砥平”本義形容地面或物體表面像磨刀石一樣平滑、平整。
例證:
《詩經·小雅·大東》:“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漢語大詞典》釋“砥”為“磨刀石”,引申為平坦。)
二、引申義:安定太平
在文學語境中,“砥平”常比喻社會局勢穩定、民生安甯,強調消除動蕩、歸于平狀态。
例證:
唐代劉禹錫《賀赦表》:“寰區砥平,氛祲蕩滌。” (《古代漢語詞典》注:“砥平”喻天下太平。)
(注:以上來源鍊接均為可訪問的官方平台,确保信息權威性與可追溯性。)
"砥平"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本義指平直、平坦 多用于描述地形或物體的平整狀态。如:
二、比喻社會安定、局勢平定 常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表達政治穩定:
該詞源自"砥"(磨刀石)的平整特性,既可用于具象空間描寫,也可抽象表達安定狀态,常見于古代辭賦和政論文章。如需了解該詞在"砥平繩直""中流砥柱"等成語中的延伸用法,可參考相關文獻。
白羊酒巴箋闆學蹦躂避次冰山難靠并州刀避寝仇矛出口加工區詞技登極東家夫子杜絕契二蕭泛鹢飛鸾飛熟鳳鳴鶴唳高遊聒地好謀善斷後備兵喉鏡黃花女兒火烈加快僭臣江淹才盡交縛矯柔造作給事黃門九華英踦隻極燭钜億局中人狂謬離被洛濱笙免懷之歲内八府宰相飄飄貧味歉意墝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軟顫沙沙聲審鑒食齊世儀淑弟素絃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糖彈烏林嗚噎香蒲哮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