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平的意思、砥平的詳細解釋
砥平的解釋
(1).平直;平坦。 晉 左思 《魏都賦》:“長庭砥平,鐘簴夾陳。” 唐 封孟紳 《賦得行不由徑》:“欲速意何成,康莊欲砥平。” 宋 範成大 《館娃宮賦》:“半紫崖而砥平,訪 館娃 之故宮。” 明 劉基 《郁離子·九難》:“廣庭砥平,翼以飛樓。” 清 魏源 《登太行絕頂》詩之三:“絶頂竟砥平,萬馬屯崇墉。”
(2).比喻安定;平定。 唐 李白 《大獵賦》:“是三階砥平,而皇猷允塞。”《舊唐書·馬燧傳》:“烈烈我祖,膺期而昌,剗滅羣兇,砥平四方。”《舊唐書·李珏傳》:“今四海鏡清,八方砥平,厚斂於人,殊傷國體。”
詞語分解
- 砥的解釋 砥 ǐ 〔砥柱中流〕像砥柱山(在中國三門峽)那樣屹立在黃河激流中,喻中堅人物或力量所起的支柱作用。 細的磨刀石:砥石。砥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平的解釋 平 í 不傾斜,無凹凸,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妌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與别的東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輩。 安定、安靜:平安。平服。 治理,鎮壓:平
網絡擴展解釋
"砥平"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本義指平直、平坦
多用于描述地形或物體的平整狀态。如:
- 晉代左思《魏都賦》用"長庭砥平"形容庭院平坦開闊;
- 宋代範成大在《館娃宮賦》中描繪"半紫崖而砥平"的山崖平緩地形;
- 清代魏源詩句"絶頂竟砥平"展現山頂的平整地貌。
二、比喻社會安定、局勢平定
常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表達政治穩定:
- 李白《大獵賦》"三階砥平"象征國家秩序井然;
- 《舊唐書》記載"八方砥平",形容唐王朝對四方的有效治理;
- 明代劉基《郁離子》用"廣庭砥平"暗喻社會環境的平穩。
該詞源自"砥"(磨刀石)的平整特性,既可用于具象空間描寫,也可抽象表達安定狀态,常見于古代辭賦和政論文章。如需了解該詞在"砥平繩直""中流砥柱"等成語中的延伸用法,可參考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砥平(dǐ píng)這個詞的意思:
砥平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用砥石磨削一個物體的表面以使其平整、光滑。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修複和打磨工作,常見于木工、石工以及刀劍鑄造等行業。
拆分部首和筆畫:
砥平的拼寫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石”和“敝”。其中,“石”代表着砥石這個工具,而“敝”則表示平整和修複的動作。
來源和繁體字:
砥平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爾雅》這本古籍中。在繁體字中,砥平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砥平的表示形式可以有所不同。然而,現代漢字的标準化使得目前的寫法比較統一,即使用簡化字“砥平”。
例句:
1. 他花了幾個小時砥平這把刀刃,使其更鋒利。
2. 木匠用砥平工具修複了那塊木闆的表面。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砥石、砥石工具、砥砺前行。
近義詞:打磨、磨削、修整。
反義詞:凹凸、不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