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ll] 同“耷拉”
見“ 搭剌 ”。
拖延。《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每日給他兩碗飯吃,搭拉着他的命兒。”
“搭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下垂的樣子
指物體或身體部位自然下垂的狀态。例如《西遊記》第三十九回中描述“搭拉兩個耳,一尾掃帚長”,即用“搭拉”形容耳朵下垂的形态。該詞也寫作“耷拉”“答拉”等,常見于口語表達,如“搭拉着腦袋”“眼皮搭拉”等場景。
勉強維持
在《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三回中,“每日給他兩碗飯吃,搭拉着他命兒”一句,表示通過有限的條件勉強維持生命或狀态。此用法帶有拖延、苟延殘喘的意味。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詳細出處,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搭拉是一個漢語詞語,多用于文學、歌曲等藝術作品中,表示音樂中的一種節奏或聲響。它通常用來形容快速、輕松、活潑的節奏和聲音。
搭拉的部首是手,總共有7個筆畫。
搭拉一詞起源于民間口語,常用于戲曲、歌謠等藝術表演中。在早期,搭拉一詞多用來形容彈撥樂器發出的聲音,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形容快速、輕快的節奏。
搭拉的繁體字為 "撘拉"。
在古代,搭拉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有時會将搭拉寫作"搭揦"、"搭啦"等。
1. 樂隊的搭拉聲讓整個現場氣氛變得熱烈而歡快。
2. 音樂中的搭拉給人一種輕快暢達的感覺。
搭配、搭乘、搭建、搭檔、搭窩
節奏、韻律、拍子
沉悶、緩慢、沉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