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枷帶鎖的意思、披枷帶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枷帶鎖的解釋

謂罪犯套上枷鎖等刑具。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三折:“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飡刀去呵,[唱]枉将他氣殺也麼哥。”《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隻見 李氏 披枷帶鎖到殿前來。”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城隍出巡》:“有披枷帶鎖儼然罪人者。”亦作“ 披枷戴鎖 ”。《西遊記》第六二回:“正行時,忽見有十數個和尚,一個個披枷戴鎖,沿門乞化。” 劉心武 《沒有講完的課》:“有些家夥正在往我們靈魂上潑髒水,給我們的靈魂披枷戴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披枷帶鎖”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ī jiā dài suǒ,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指古代罪犯被套上枷鎖等刑具,字面形容受刑的狀态。後也比喻受到束縛或牽制,失去自由。


詳細解析

  1. 詞義構成

    • 披:覆蓋、背負;枷:古代套在脖子上的木制刑具;帶:佩戴;鎖:鐵鍊或金屬刑具。四字連用,生動描繪了罪犯被刑具束縛的場景。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元代關漢卿的《窦娥冤》第三折:“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放便。”
    這一場景通過窦娥的悲歎,強化了成語的悲劇色彩和刑具的象征意義。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結構,作謂語、定語或賓語。
    • 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描述受刑或受困的客觀狀态。
    • 近義詞:披枷戴鎖(語義完全相同)。
  4. 現代引申
    當代常比喻思想、行動受限制,如:“舊觀念如同披枷帶鎖,阻礙創新。”


例句參考


該成語兼具曆史場景的寫實性和現代語境的抽象性,既可用于描述古代刑罰,也可引申為對精神、行為束縛的批判。如需更多例句或同源詞彙,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披枷帶鎖的意思

“披枷帶鎖”是一個成語,意指被束縛限制,沒有自由和解脫的狀态。形容人處在嚴格的控制之下,無法自由行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披枷帶鎖”由四個漢字組成:披(扌)+ 枷(木)+ 帶(巾)+ 鎖(钅/金)。其中,披的部首是扌,筆畫為5;枷的部首是木,筆畫為8;帶的部首是巾,筆畫為2;鎖的部首可以是钅或金,筆畫為9。

來源

“披枷帶鎖”這個成語最初出自《莊子·外物》一文中:“東門子瑕過于禦之,披枷帶鎖之具。”意為有些人過分使用包袱和束縛的工具控制人。

繁體

繁體字“披枷帶鎖”與簡體字寫法相同,隻是字形有所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有時候字形的變化和現在的寫法不完全一樣。因此,“披枷帶鎖”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因追求自由而最終沒有被披枷帶鎖。

2. 那個古老城堡仿佛永遠披枷帶鎖,無一人可以逃出。

組詞

1. 披風:指一種披在肩上的外衣。

2. 枷鎖:指束縛人的工具。

3. 帶領:指引領、引導。

4. 鎖鍊:指由許多環節組成的鍊子,用于束縛和固定。

近義詞

1. 束縛

2. 約束

3. 拘束

反義詞

1. 自由

2. 無拘無束

3. 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