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寓興的意思、托物寓興的詳細解釋
托物寓興的解釋
假借外物寄托情緻。
詞語分解
- 托物的解釋 .謂假借事物。 .引申為寄情意于事物。
- 寓興的解釋 寄托興緻。 唐 白居易 《蘇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記》:“然寓興放言,緣情綺語者,亦往往有之。”
專業解析
“托物寓興”是中國古典文學與藝術創作中的重要表現手法,指通過具體物象寄托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人生哲理。該詞由“托物”與“寓興”兩部分構成:“托物”即以物為媒介,“寓興”則強調在物象中蘊含深層意趣。例如宋代周敦頤《愛蓮說》以蓮花喻君子品格,便是典型應用。
從創作原理分析,這一手法包含三層内涵:
- 象征性:物象需具備與主題相關的自然屬性或文化意象,如松竹象征堅貞(參考《漢語大詞典》“托物”詞條);
- 隱喻性:作者的主觀情感通過客觀描寫間接傳達,如《詩經·關雎》以雎鸠隱喻愛情(據《中國文學批評術語彙編》);
- 審美層次:形成“物-情-理”的遞進結構,最終引發讀者共鳴與哲思(見《中國美學史大綱》第八章)。
在藝術價值層面,清代劉熙載《藝概》強調此法能“寓真于誕,寓實于玄”,既保持形象生動性,又深化作品内涵。現代學者葉嘉瑩在《迦陵論詩叢稿》中亦指出,這種手法符合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維範式。
網絡擴展解釋
“托物寓興”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tuō wù yù xīng
- 釋義:通過外物(如自然景物、器物等)寄托情感或思想。常用于文學藝術創作中,借具體事物表達抽象情志。
二、出處與背景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宣和畫譜·文同》,描述北宋畫家文同通過水墨畫竹寄托情緻。
- 文化内涵:體現了中國古典文藝“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傳統表現手法。
三、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評價詩文、書畫等藝術形式。
- 成語結構:聯合式(“托物”+“寓興”),強調借助外物實現情感表達。
四、應用示例
- 文同畫墨竹時,以竹喻高潔品格,正是“托物寓興”的典型體現。
- 古典詩詞中常用梅、蘭、竹、菊等意象托物寓興。
五、相關拓展
- 近義詞: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托物寓感。
- 延伸閱讀:可結合《文心雕龍·物色》篇,了解中國古代文論中的物感說。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宣和畫譜》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隘薄悲栗比納不倫不類巉秀宸恩酬拜出死斷亡觸引道慰犯私蜂準肐膊革異貴真紅庚回隤教本交韻靖郭君京原鐵路畸僻橘中樂枯悴臘八粥拉饑荒蠟人兩周零籠落保鹭序鹓行麥黃楙楙瞀懮梅花屋主密摺暖酥配社噴口歉绌前站青梅煮酒搉易日久歳長三占從二生蓄盛旨身在林泉,心懷魏阙賒刑設許失刑思前想後苔菜佗鄉文殊聞奏無端端賢才君子小彙報霞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