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64)三國蜀漢大将。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人。本為魏将,後歸蜀。諸葛亮死後,繼掌蜀漢兵權,任大将軍。屢次發兵攻魏,均告無功。蜀亡後,降于魏将鐘會。後欲乘鐘會叛魏之機恢複蜀漢,事敗被殺。
“姜維”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是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将領,具體信息如下:
出身背景
生于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出身涼州士族,父親姜冏因戰亂殉職,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早年研習儒家經典,尤精鄭玄之學,後因軍事才能嶄露頭角。
歸蜀與軍事生涯
原為曹魏将領,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北伐時被懷疑有異心,被迫降蜀,成為諸葛亮重點培養的接班人。諸葛亮去世後,姜維繼承其遺志,多次北伐曹魏,以“洮西大捷”等戰役聞名,官至大将軍。
結局與評價
蜀漢滅亡後,假意投降魏将鐘會,試圖借鐘會叛亂複國,事敗被殺。後世贊其“敏于軍事”“思慮精密”,西魏追封為開明王,被諸葛亮稱為“涼州上士”。
在部分語境中,“姜維”被引申為智勇雙全的象征,形容人具備卓越的軍事謀略和領導才能。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姜維的北伐細節或文化影響,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
姜維(jiāng wéi)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女」和「韋」,韋是姓的意思,而女則是女性的意思。
漢字姜維的筆畫數為14畫。其中,「女」有3畫,「韋」有11畫。
姜維一詞源自于中國姓氏「姜」和「維」,作為姓氏的一個名字。在古代中國,姓氏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家族的傳承和血統。姜維這個名字在中國書籍《三國演義》中出現,描寫了姜維作為一名有才幹的将領的故事。
在繁體字中,姜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姜維一詞在古代的寫法并無特殊變化。
以下是姜維一詞的例句:
1. 姜維是蜀漢的名将之一。
2. 他的名字叫做姜維。
組詞:姜皮、維新、姜黃。
近義詞:姜亮、姜榮。
反義詞:韋姜、維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