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發揚素王之道的文章。特指《春秋》。《文選·班固<幽通賦>》:“素文信而底麟兮, 漢 賔祚于異代。” 李善 注:“ 孔子 作《春秋》素王之文,以明示禮度之信而緻麟。” 唐 王建 《寄李益少監兼送張實遊幽州》詩:“篋中有素文,千裡求發揚。”
(2).白色的花紋。《隋書·禮儀志七》:“子、男、素朱綬,三采,青赤白,純朱質,素文織之,長一丈四尺,百四十首,闊七寸。”
“素文”的漢語詞典釋義
“素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構成和典籍用例兩方面理解,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釋義:
質樸無華的文章或文字:
這是“素文”最核心的含義。“素”指本色、未加修飾,“文”指文字、文章或紋飾。合指不尚華麗辭藻、樸實自然的文字表達。此義項與“麗文”(華麗的文章)相對,強調内容的本真與形式的簡潔。例如清代學者論及文章風格時,常推崇“素文”的天然之美。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9卷,第676頁。
古代喪禮中不加裝飾的文書:
在中國古代禮制中,“素文”特指用于喪葬、祭祀等莊重場合的文書或器物,因其強調哀戚肅穆,故不施彩繪、紋飾,保持素樸本色。這體現了“素”字在特定禮儀語境中“樸素、不加修飾”的引申義。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3冊,第2336頁;《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主編),中華書局,2008年,第185頁(論及喪禮文書制度)。
“素文”一詞,從漢語詞典角度審視,其核心内涵指向“質樸無華的文字表達” 和“古代喪禮中不加裝飾的文書” 兩層含義。前者側重于文學或文本的風格特征(樸實自然),後者則關聯于特定的禮儀制度(莊重肅穆),均體現了“素”字所承載的本色、無華、樸素的文化意蘊。
“素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角度進行解釋:
發揚素王之道的文章
特指《春秋》。
白色的花紋
指器物或織物上簡潔雅緻的白色紋飾。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純潔無瑕的文章”,強調文字的高雅與無瑕疵,但此釋義缺乏古代文獻直接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素”為純淨,“文”為文章)的引申。
提示:若需嚴謹學術考據,建議優先參考《漢典》及古籍注疏中的傳統釋義。
白話八股把搔不隻谌母搊趣初級社摧枯拉腐存候措大當實豆漿嘟唸二號人物飛崿風雨晦暝分茅嶺鼓冶咳咳巴巴好酒合成纖維橫飲鴻疇黃氅惠風跏趺假門假事降解簡久經數驚心怵目極眺急湍狷獨絕倫慷慨鲲鲕陵厲铓鋒明查暗訪骈幹錢龍棋壇人使三仕省劄吮筆祀場松原素樸速銳鯈鯈通套土黃襪子猥局威脅庑殿五日京兆嫺熟斜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