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糧食。《管子·輕重乙》:“故五穀粟米者,民之司命也;黃金刀布者,民之通貨也。”《孟子·盡心下》:“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宋 曾鞏 《唐論》:“行之數歲,粟米之賤,鬥至數錢,居者有餘蓄,行者有餘資。”
(2).小米。 唐 杜甫 《憶昔》詩之二:“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二·粟》:“粟米,即小米。﹝氣味﹞鹹,微寒,無毒。”
(3).九章算術之一。古代糧食交易的計算方法。《周禮·地官·保氏》“六曰九數” 漢 鄭玄 注:“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赢不足、旁要。” 孫诒讓 正義:“粟米,以禦交質變易。”
粟米是漢語中一個多義詞,其核心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粟米指禾本科植物粟的種子,脫殼後稱為小米()。古代泛指糧食作物,《九章算術》中曾作為計量單位出現。
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B族為主)及鈣、鐵、鋅等微量元素,胚芽中脂肪含量高達52%()。適合煮粥或制作面食,具有健脾養胃功效。
中醫認為其性涼味甘鹹,能:
在姓名學中象征生命力與豐收,體現力量與積極精神()。古語“五谷雜糧,谷子為首”反映其曆史地位()。
提示:不同地區對“粟米”的指代或有差異,部分方言中可能泛指玉米,需結合語境判斷。
《粟米》一詞指的是一種主要用作食物或飼料的植物,也稱為玉米。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物作物之一,廣泛種植于許多國家。
《粟米》這個詞的部首是“米”,共有5個筆畫。
《粟米》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常用“粟”這個字來表示“谷物”,如稻谷、小麥等。而“米”則是指成熟的稻谷。因此,将“粟”和“米”合并在一起,表示的就是成熟的谷物,即玉米。
《粟米》這個詞的繁體是「粟米」(讀音:sù mǐ)。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差異。古代對于《粟米》一詞的寫法可以是「粟」和「米」,其中「粟」指的是植物的谷粒,“米”則表示成熟的谷物。将兩個字合并在一起,表示着成熟的谷物,即玉米。
1. 我們今晚的晚餐上有新鮮的粟米。
2. 農民們用粟米來喂養家禽和牲畜。
粟米餅、粟米糊、粟米煮飯、粟米面包、粟米沙拉。
玉米、谷米。
小麥、稻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