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作“三株树”。古代传说中的珍木。《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 厌火 北,生 赤水 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七:“粲粲三珠树,寄生 赤水 阴。” 明 刘基 《仙人词》:“羣龙自有三珠树,不见 扶桑 水浅深。” 俞锷 《岛南杂诗》:“閒依 赤水 三珠树,却梦 灵光 千叶莲。”
(2).对 唐 初 王勔 、 王勮 、 王勃 兄弟三人的称美。《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初, 勔 、 勮 、 勃 皆著才名,故 苏易简 称三珠树。”后常用作对人兄弟的赞词。 宋 楼钥 《王提刑正功挽词》诗:“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
“三珠树”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在部分语境中,三珠树被用来比喻“难以企及的珍贵事物”或“不诚实之人”,例如提到其演变为“不可信任”的隐喻,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山海经》、唐代史料及文学注释,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新唐书·文艺传》或《山海经》原文。
《三珠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种树木,树上结满了果实,形容富饶、丰盛的景象。
《三珠树》由三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木、玉、果。其中,木部的笔画数为4笔,玉部的笔画数为5笔,果部的笔画数为8笔。
《三珠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是描述齐国的一种树木。在古代汉字繁体中,该成语的写法为「㐷珠樹」。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略有不同。在古代写法中,「三」的写法为「㐷」,「珠」的写法为「玓」,「树」的写法为「樹」。
这个果园长满了果树,形成了一片像《三珠树》一样的景象。
组词有:珠树、果树、果实、丰盛。
近义词有:富饶、丰收、丰盈。
反义词有:贫瘠、歉收、匮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