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遷善改過的意思、遷善改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遷善改過的解釋

[turn over a new leaf] 改正錯誤,向好的方面改進

遷善改過,是修德中緊要事。——宋· 朱熹《朱子語類》

詳細解釋

謂改正過失而向善。《易·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三國 魏 王弼 注:“遷善改過,益莫大焉。” 宋 朱熹 《白鹿洞書院揭示》:“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遷善改過,右修身之要。”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二》:“蓋夫子之於 顔氏 ,博之以文,約之以禮,使欲罷不能,而彼其所從事者,皆遷善改過、服膺克己之實。” 明 陸深 《燕閑錄》:“賴 英宗 ( 宋英宗 )遷善改過,方成就此一段好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遷善改過"是漢語成語中蘊含道德修養的重要概念。該詞出自《周易·益卦》:"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其核心思想指向人應當主動向善,勇于修正自身過失。《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将其解釋為"改過向善"的遞進過程,包含"遷"與"改"兩個動态行為。

從字源考據角度分析:"遷"在甲骨文中作"䙴",本義為登高遷移,引申為思想境界的提升轉移;"善"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吉也",段玉裁注"凡善皆曰吉";"改"字從攴從己,取持杖擊己之象,喻自我鞭策;"過"在青銅器銘文中作"",初指超越界限,後演變為過錯之意。

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強調:"遷善如風之速,改過如雷之烈",突顯該成語對道德實踐的時效性要求。王陽明《傳習錄》進一步闡釋:"遷善改過即是緻良知功夫",将這一行為與心學體系相結合。現代《漢語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09年)收錄該詞時,特别标注其與《論語·述而》"擇其善者而從之"的訓诂關聯。

在道德實踐層面,該成語包含三個遞進維度:認知層面的善惡分辨(據《大學》"止于至善")、情感層面的恥過意識(源自《孟子》"羞惡之心")、行為層面的及時修正(契合《中庸》"改而止")。這種由内而外的修養路徑,使其成為儒家修身學說的重要實踐準則。

網絡擴展解釋

“遷善改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道德概念,其内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與結構 該詞由“遷善”和“改過”兩部分構成:

二、核心内涵 作為儒家修身要義,強調:

  1. 雙重道德實踐:既追求更高道德境界(遷善),又直面自身缺陷(改過)()
  2. 動态完善過程: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中将“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列為修身核心,體現持續自我更新的動态過程()

三、曆史淵源

四、現代意義 在當代社會仍具現實價值:

注:該詞與“改過遷善”為同素異序詞,但“遷善改過”更突出從積極建構到消極修正的完整道德鍊條()。

别人正在浏覽...

班奴不因一事,不長一智采艾朝帽竄雜道得應得蹈繩動産東南歐鬥妍堕地放遊剛忌歌台舞榭函令薅草衡鈞候鴈懷恨家弱金粟影禁廷雞犬不留酒壜酒渣鼻朘剝開局曠放讕語煉形率由謾天謾地麻尾面谕妙足密栗偶倡平獄平月青蓠晴晝酋豪溶溢上風山靈羶芗山樝首揆衰老說白道綠束書歎愛鞉鞞屯夫兦聊妄意晩嫁無傳儛女鄉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