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太初、太始和太素之氣。 唐 吳筠 《高士詠·混元皇帝》:“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氣初。”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谒禹廟醮詞》:“三氣肇胎,九元裁質。”按,《廣雅·釋天》:“太初,氣之始也,生於酉仲,清濁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於戌仲,清者為精,濁者為形也。太素,質之始也,生於亥仲,已有素樸而未散也。三氣相接,至於子仲,剖判分離,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中和為萬物。”參閱《易緯·乾鑿度》。
(2).指天、地、人之氣。《宋書·禮志一》:“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以應天地三氣三色。”《小學绀珠·藝文·三墳》引 漢 馬融 曰:“三氣,天、地、人之氣。”
(3).道教語。指太陰、太陽、中和之氣。《太平經·名為神訣書》:“太陰、太陽、中和三氣共為理,更相感動,人為樞機,故當深知之。”
(4).道教語。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氣。《黃庭内景經·呼吸》:“留胎止精可長生,三氣右徊九道明。” 梁丘子 注:“三氣,謂三丹田之氣。”
(5).中醫指六氣中的第三氣,即暑氣,屬于相火。《醫宗金鑒·運氣要訣·六氣勝複歌》“邪氣有餘必有復,勝病将除復病萌”注:“時有常位者,謂勝之時在前,司天天位主之;自初氣以至三氣,此為勝之常也。”
“三氣”是一個多領域概念,其含義因文化、學科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三氣”的核心意義圍繞宇宙生成、自然規律及人體健康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太平經》《素問》等古籍,或查閱中醫運氣學說相關文獻。
《三氣》是一個詞語,通常指代天、地、人三者相互影響的氣息或氣質。
《三氣》是一個由“三”和“氣”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其中,“三”是一個獨體字,表示數字3,有兩畫;“氣”則包含有氣、氣母、水部等多個偏旁,總共有10畫。
《三氣》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與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息息相關。它表達了天氣對人體生活和事物發展帶來的影響。
《三氣》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三氣」。
在古代,「氣」字的寫法并非現在所見的樣式。早期的寫法類似于「氣」,底部的氣母用3個點表示。在《說文解字》中,也有将「氣」寫作「氣xuē」的記載。
1. 這幅畫給人一種甯靜、和諧的三氣。
2. 天空的藍色和陽光的明媚給人一種愉悅的三氣。
3. 孩子們的笑聲彌漫着整個公園,營造出了一片歡樂的三氣。
三氣調和、三氣旺盛、三氣相生、三氣相克
三才、三種氣質
二氣、一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