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山藏經紙的意思、金粟山藏經紙的詳細解釋
金粟山藏經紙的解釋
紙名。《金粟箋說》引 潘澤6*民 《金粟寺記》:“寺先有 宋 藏數千軸,皆硬黃複繭,後人剝取為裝贉用,零落不存,世所傳 金粟山 藏經紙是也。或雲 唐 藏矣。”
詞語分解
- 金粟的解釋 .錢和糧谷。《商君書·去強》:“國好生金于竟(境)内,則金粟兩死,倉府兩虛,國弱;國好生粟于竟(境)内,則金粟兩生,倉府兩實,國強。”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築之用,
- 經紙的解釋 道教、佛教用于經籍、符咒的黃色紙張。 元 劉緻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一箇箇黃如經紙,一箇箇瘦似豺狼,填街卧巷。”《前漢書平話》卷中:“﹝ 劉盈 ﹞忽覺一陣藥氣, 惠帝 似醉倒了,宮人扶起,諕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粟山藏經紙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金粟山藏經紙是宋代特有的名紙,因專供浙江海鹽金粟山廣惠禅院抄寫《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等佛教經典而得名。以下是其核心信息:
1.起源與背景
- 名稱由來:紙張背面钤有朱文印“金粟山藏經紙”,源于北宋時期金粟寺(後稱廣惠禅院)抄寫大藏經所用,以産地命名。
- 曆史背景:金粟寺始建于三國東吳時期,是東南地區最早的佛寺之一,宋代成為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
2.原料與工藝
- 原料:以楮樹皮、麻或桑皮為主要原料,經特殊工藝制成,質地厚重無紋理,内外塗蠟并砑光,表面光滑。
- 染色技術:使用藥水濡染使紙張呈米黃或虎豹皮花紋,兼具防蛀和美觀效果。
3.特點與用途
- 獨特标識:每張紙均印有“金粟山藏經紙”朱印,部分紙張因墨迹滲透形成反面字痕。
- 應用範圍:原用于寺院抄經,後流入民間,明清時期被文人用于書畫引首或裝裱,乾隆帝亦推崇其雅緻。
4.曆史地位
- 宋代四大名紙之一,代表了中國古代造紙工藝的高峰,對後世書畫用紙影響深遠。
- 現存實物多見于古籍裝幀和書畫作品,如中國嘉德拍賣的《金粟山大藏經》殘卷。
延伸說明
金粟山藏經紙的生産時間集中在北宋熙甯至元豐年間(1068-1085),後因需求增加出現仿制品,但原紙因工藝考究仍被視為珍品。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工藝細節或現存文物,可參考故宮博物院等權威機構的文獻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粟山藏經紙》的意思
《金粟山藏經紙》是指一種珍貴的藏經紙材料,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曆史價值。
拆分部首和筆畫
《金粟山藏經紙》的部首是“金粟山”,共有9個筆畫。
來源
《金粟山藏經紙》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可追溯到唐朝。當時,金粟山地區(今山西省陽泉市)以其盛産的黃金色麥浪紙而聞名,而該地方出産的藏經紙也因其質地細膩、色澤明亮而備受推崇。
繁體字
《金粟山藏經紙》的繁體字為「金粟山藏經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金粟山藏經紙」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差異,但大緻均為「金粟山藏經紙」的形式,隻是書寫風格和整體字形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
例句
1. 《金粟山藏經紙》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2. 這份珍貴的《金粟山藏經紙》記錄着古代學者的智慧和思想。
組詞
1. 金字塔
2. 粟米
3. 山水
4. 藏書
5. 經文
6. 紙張
近義詞
古籍紙、古紙、手抄紙
反義詞
現代紙、薄紙、電子文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