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鈎梯”。一種攀援器械,用以爬高。《管子·兵法》:“淩山阬,不待鉤梯。”《明史·朱燮元傳》:“賊障革裹竹牌鉤梯附城,壘土山。”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道中》:“大施鉤梯,鑿山通道。”《墨子·備城門》“臨、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蟻傅、轒輼、軒車” 岑仲勉 簡注:“《六韬·軍用篇》有飛鈎長八寸,鈎芒長四寸,系用以鈎着城壁,援引而上,其為用與梯同,故又稱‘鈎梯’,但與梯大異。”
鈎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指古代用于攀爬的軍事器械,常見于攻城或翻越障礙。
部分字典将其擴展為比喻克服困境的手段,如:
在不同語境中,“鈎梯”可能被異寫作“鉤梯”(古體字形差異),但含義一緻。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墨子》等古代軍事文獻。
鈎梯是一個多音字,有多種意思。在這裡我們讨論它作為名詞的含義。
鈎梯拆分成兩個部首:鈎(钅)和梯(木)。它的總筆畫數是11。
鈎梯源自古代防守工事的一種道具。繁體字為鈎梯。
古代漢字寫法為長鉤梯。
1. 那個勇敢的消防員救人時使用了鈎梯。
2. 這座城市的牆上可以看到古老的鈎梯印記。
1. 釣魚梯(diào yú tī):一種幫助釣魚者上下河岸的工具。
2. 鈎子(gōu zi):一種彎曲的器具,常用于抓取物品。
近義詞:攀爬梯、攀爬工具
反義詞:平地道(沒有任何爬升的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