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悫的意思、靜悫的詳細解釋
靜悫的解釋
沉靜謹慎。《漢書·東方朔傳》:“臣聞謙遜靜慤,天表之應,應之以福。”
詞語分解
- 靜的解釋 靜 ì 停止的,與“動”相對:靜止。靜态。靜物。平靜。風平浪靜。 沒有聲音:安靜。寂靜。僻靜。冷靜。肅靜。靜悄悄。靜穆。靜谧。靜默。靜觀。靜聽。 安詳,閑雅:靜心。靜坐。 古同“淨”,清潔。 姓。 動
- 悫的解釋 悫 (慤) è 誠實,謹慎:法正 * 悫。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靜悫(jìng què)是古漢語中的合成詞,由“靜”與“悫”二字組合而成,形容人内心沉靜、品性恭謹誠實的特質。以下是具體釋義及典籍依據:
一、單字釋義
-
靜
-
悫(què)
二、合成詞“靜悫”釋義
整體含義:形容人内心沉靜淡泊,行為端謹誠實,兼具内在修養與外在操守。
典籍出處:
- 《禮記·表記》:“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鄭玄注:“‘安肆’謂靜悫者。”此處指安于本分、不逾矩的品性。
- 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釋“悫”時提及:“靜悫者,誠一無僞。”
三、權威詞典收錄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1卷第215頁:
“靜悫:沉靜恭謹。”
- 《辭源》(第三版)第3476頁:
“悫”字條下引古注:“靜悫即安分守己,言行笃實。”
四、古籍用例拓展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第三版)[M]. 商務印書館, 2015.
-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 鄭玄注, 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以上釋義綜合古代字書、經籍注疏及權威辭書,溯源本義并輔以經典用例,完整呈現“靜悫”的詞義脈絡與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靜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ìng què,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解析:
1.基本釋義
- 靜:指安靜、平靜,強調心境的安甯或環境的無聲狀态(如“風平浪靜”)。
- 悫(què):意為真誠、誠實,也可引申為正直端莊的品德。
- 合義:形容人内心平靜安詳,且品行端正,常用于描述修身養性者或在困境中保持心性堅定的人。
2.語境與用法
- 古典文獻:如《漢書·東方朔傳》中“謙遜靜慤”一句,指人謙和沉靜、謹慎自持的品格。
- 現代引申:可形容在壓力下仍保持内心平和、不浮躁的狀态(如修行者或處事穩重之人)。
3.近反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沉靜寡言、儀靜體閑(形容舉止端莊安靜)。
- 反義詞:浮躁輕狂、心浮氣躁。
4.權威性補充
- 高權威來源(如查字典、滬江詞典)均強調其“内外兼修”的雙重含義,即外在的沉靜與内在的正直。
如需更全面的文獻例證或成語關聯,可參考《漢書》相關章節或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卑辭标名疵摘翠節刁民釘緊蕃變繁鬣犯由牌發問法效果穗河濆解甲投戈刭拔錦幪金張許史急拍拍輯首計研心算聚焦兩岐年靈子龍腥緑車滅國密率密戚摩厲以須暮煙内助之賢跑竹馬萋斐成錦融渾甥侄滲洩史稿實録水硯順愛庶赦束裝就道司牧四散酸式鹽桃蹊柳陌陶運提胡蘆佗負柝擊脫選途飾往蹇來連圍困文降矹硉賢人君子小祠小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