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扉。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馬書》:“餐花佩葉,入蘭室而談玄;挹露攀霞,坐松扃而嘯逸。”
“松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讀音與結構
拼音為sōng jiōng(注音:ㄙㄨㄥ ㄐㄩㄥ),由“松”和“扃”組成。“松”指松木,“扃”本義為門戶,合指松木制成的門。
基本含義
意為松扉,即松木門,是古代對松木門的雅稱,常用于詩文描寫山林隱逸或清幽居所的場景。
文學出處
唐代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馬書》中曾用此詞:“挹露攀霞,坐松扃而嘯逸”,形容隱士在松木門前吟詠的閑適生活。
該詞屬于古典文學用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創作。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注釋。
《松扃》是一種古代的梳子,主要由松木制作而成,用于梳理頭發。
《松扃》的部首為木(偏旁),筆畫為10畫。
《松扃》最早出現于《西京雜記》一書中,記載了古代常用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了松扃梳子的使用。
《松扃》的繁體字為「鬆扃」。
古時候《松扃》的漢字寫法為「鬆擉」,其中的「擉」是指一種梳子。
1. 姑娘拿起松扃,輕輕梳理着長發。
2. 她将頭發束起,插上一支漂亮的松扃。
松木、松樹、扃門、扃子、梳子。
鬈梳、木梳。
鋼梳、塑料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