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廪貢的意思、廪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廪貢的解釋

指府、州、縣的廪生被選拔為貢生。亦用以稱以廪生的資格而被選拔為貢生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 莫某人 他是個廩生,他捐功名,又不從廪貢上報捐,另外弄個監生。” 李劼人 《 * 》第一部第四章:“象 志哥 這盛年就讀到中學,畢了業,不是廪貢,也是秀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廪貢是中國明清科舉制度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基本定義

廪貢指府、州、縣學中的廪生(享受官府津貼的優秀生員)通過選拔成為貢生(進入國子監讀書的學生)。這一過程既指選拔制度,也指通過此途徑獲得貢生資格的人。

背景解析

  1. 廪生與貢生的關系
    廪生是科舉中通過院試的優秀秀才,享有官府糧食補貼。貢生則是從生員中選拔至國子監深造者,通常需經嚴格考核或特殊推薦。

  2. 選拔途徑
    廪貢屬于歲貢的一種,即按資曆選拔廪生為貢生。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提到“從廪貢上報捐”,表明廪貢身份可作為捐納功名的基礎。

  3. 與其他貢生的區别

    • 恩貢:因皇帝慶典等特殊恩典額外選拔的貢生,如孔氏後裔。
    • 例貢:通過捐納財物獲得的貢生資格(部分資料将廪貢與例貢混用,但主流觀點認為廪貢需以廪生身份為基礎)。

争議說明

個别資料提到廪貢可能包含捐納途徑,但多數文獻強調其基于廪生資格的選拔性質。建議結合具體曆史文獻進一步考證。

若需更深入的曆史制度分析,可參考《清史稿·選舉志》或地方志等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廪貢》的意思

《廪貢》是指古代中國官方的“廪”部向朝廷獻上的“貢品”,也可以指這些貢品本身。

拆分部首和筆畫

《廪貢》的拆分部首為“廣”和“貝”,部首“廣”表示與建築、房屋、空間相關,部首“貝”表示與財富、寶藏相關。根據這兩個部首的順序組成的“廪”字。

《廪貢》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廪貢》起源于古代中國封建社會中的貢賦制度,是各地方政府向中央朝廷進貢的一種形式,用來輔助朝廷的財政支出和維持官員生活。

繁體

《廪貢》的繁體字為「糧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包括《廪貢》這個詞也有古時候的寫法。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可以參考古代文字研究的相關資料。

例句

1. 各地方政府定期獻上廪貢以供朝廷使用。

2. 貴族家庭常常為了向朝廷進貢,花費巨資準備廪貢。

組詞

1. 廪庫:存放廪貢的倉庫。

2. 進貢:向朝廷獻上貢品。

3. 官府:朝廷的機構,負責管理廪貢。

近義詞

1. 供品:指用于祭祀、獻給神靈或高官的物品。

2. 貢品:獻給朝廷或封建王公的寶貴商品。

反義詞

1. 征收:指政府從百姓收取財物。

2. 扣押:指政府沒收或保留某人或某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