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稅石的意思、稅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稅石的解釋

元 代地稅名。《元典章·戶部五·舍施寺觀田土有司給據》:“出給公據,明白推收稅石,方許捨施。”《元代白話碑集錄·一三一四年曲阜文廟免差役賦稅碑(二)》:“ 孟氏 子孫合該稅石,於丁酉年間奉聖旨,依僧道例将各家合該地稅除免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稅石”是元代的一種地稅名稱,主要用于土地稅收的征收與管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稅石(shuì shí)是元代對土地征收的稅種,可能以“石”為計量單位(“石”為古代容量單位,1石約等于10鬥),但具體計稅方式需結合元代稅制背景理解。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 元代文獻《元典章·戶部五》記載,涉及寺廟、道觀等田産轉讓時,需明确“推收稅石”(即轉移稅收責任),方可進行土地施舍或交易。
    • 元代白話碑文也提到,孟氏子孫因特殊政策被免除“稅石”,說明其適用于特定群體或區域。
  3. 相關擴展

    • “石”在元代可能兼具容量單位與稅收計量單位的雙重屬性,但“稅石”作為專有名詞,特指地稅制度中的稅收名目。

稅石是元代土地稅制的組成部分,常見于官方文書與碑刻記載,反映了當時以實物或容量單位計稅的特點。更多細節可參考《元典章》及元代白話碑集錄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稅石

稅石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稅和石。其中,稅是漢字的一個字頭,石是漢字的一個字尾。

稅(tuò)是一個三點水部首的字,由3個筆畫組成。它在字形上代表了多個相關的意義,包括稅收、征稅等。

石(shí)是一個石字旁的字,由5個筆畫組成。它在字形上代表了岩石、礦石等物質。

來源

稅石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是猜測可能是由于古代,人們征收的一部分稅收主要來自于石頭的采集或者銷售,以石為單位計稅,因此形成了“稅石”這個詞。

繁體

繁體字中的稅石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特殊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稅石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差别。根據不同的字體風格,可能略有變化,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的字形。

例句

1. 這塊石頭的價值很高,要寫進稅石的清單裡。

2. 按照規定,每一千克石頭要繳納五元的稅石。

3. 這個行業的稅石标準已經多年未調整。

組詞

根據“稅石”這個詞的意義,我們可以組詞如下:

1. 稅收(tuò shōu):征收的稅金。

2. 稅務(tuò wù):與稅收相關的行政管理和政策。

3. 石料(shí liào):采集或處理的石頭。

近義詞

與“稅石”意義相近的詞語有:

1. 稅金(tuò jīn):征收的款項。

2. 稅額(tuò é):應繳納的稅款。

3. 石材(shí cái):可用于建築或雕刻等的石頭。

反義詞

與“稅石”意義相反的詞語有:

1. 非稅(fēi shuì):不屬于稅收的。

2. 非石(fēi shí):不是石頭的。

3. 無稅(wú shuì):沒有稅收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