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牲醪的意思、牲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牲醪的解釋

牲醴。 唐 馮贽 《雲仙雜記·爪甲間皆出雲煙》:“ 太宗 以下,乃攜杏酒青羊,以備牲醪,告於山中。” 宋 洪邁 《夷堅丙志·桐川酒》:“方議以事聞于郡,吏卒相謂:‘庫舊有神祠,前官輒去之,得非其為孽乎?’密市牲醪,羅拜禱請,許以再立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牲醪”是一個漢語詞彙,源自古代祭祀文化,由“牲”和“醪”兩個部分組成。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版)的定義,“牲”指祭祀時使用的牲畜,如牛、羊、豬等,代表對神靈或祖先的供奉;“醪”則指醇厚的酒類,常用于祭祀儀式中的酒禮。因此,“牲醪”合稱,特指祭祀活動中使用的牲畜和酒類祭品,象征着虔誠的敬意和祈求福祉的儀式行為。在曆史文獻中,如《禮記·祭義》中就有相關記載,強調牲醪作為祭祀必備物品的重要性,體現了古代禮儀制度中對神靈崇拜的嚴謹性。

從詞源學角度,“牲”源自甲骨文,表示獻祭的動物;“醪”則從“酉”部,與酒類釀造相關,常見于先秦典籍。在現代漢語中,“牲醪”一詞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用于描述傳統祭祀習俗。參考來源包括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這些資源提供了詳盡的釋義和例句,确保解釋的準确性和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牲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ēng láo,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文獻例證

  1. 唐代馮贽《雲仙雜記》記載,唐太宗曾“攜杏酒青羊,以備牲醪,告於山中”,說明牲醪是祭祀山神的供品()。
  2. 宋代洪邁《夷堅丙志》提到吏卒“密市牲醪,羅拜禱請”,表明牲醪也用于民間祈福儀式()。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牲醪”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籍或曆史文獻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雲仙雜記》《夷堅志》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薄借變容並轡玻室岑峭常均慈愛詞不逮理此問彼難盜獄點寶訂義洞幽燭微貳離耳順房産主負譴負俎冠帽貴豪過見過辟函大華表黃楝樹桓蒲灰不濟昏霾降志近前九姓角抵戲秬秠苦活,苦活兒狼煙四起煉指廉直米家山敏洽磨羅排字淺深啟閉塞砌疊請正其然群情繩糾十二調爍金死灰複燃天運替班,替班兒桶勾子童仆枉擔虛名威厭無鄰遐邦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