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气的意思、三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气的解释

(1).指太初、太始和太素之气。 唐 吴筠 《高士咏·混元皇帝》:“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气初。”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谒禹庙醮词》:“三气肇胎,九元裁质。”按,《广雅·释天》:“太初,气之始也,生於酉仲,清浊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於戌仲,清者为精,浊者为形也。太素,质之始也,生於亥仲,已有素朴而未散也。三气相接,至於子仲,剖判分离,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中和为万物。”参阅《易纬·乾凿度》。

(2).指天、地、人之气。《宋书·礼志一》:“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以应天地三气三色。”《小学绀珠·艺文·三坟》引 汉 马融 曰:“三气,天、地、人之气。”

(3).道教语。指太阴、太阳、中和之气。《太平经·名为神诀书》:“太阴、太阳、中和三气共为理,更相感动,人为枢机,故当深知之。”

(4).道教语。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气。《黄庭内景经·呼吸》:“留胎止精可长生,三气右徊九道明。” 梁丘子 注:“三气,谓三丹田之气。”

(5).中医指六气中的第三气,即暑气,属于相火。《医宗金鉴·运气要诀·六气胜复歌》“邪气有餘必有復,胜病将除復病萌”注:“时有常位者,谓胜之时在前,司天天位主之;自初气以至三气,此为胜之常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气”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词,其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涵盖以下几个领域:

一、哲学与宇宙观(道家思想) 指构成宇宙万物的三种基本元素或能量状态,通常源于道家对宇宙生成的解释。经典依据是《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三”常被诠释为阴气、阳气及其和合而成的“和气”(或称“冲气”),三者共同作用化生万物。此概念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二、中医学理论 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种关键之气:

  1. 营气: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化生血液。
  2. 卫气:行于脉外,主卫护肌表、防御外邪、温养脏腑、调节腠理开合。
  3. 宗气:积于胸中(膻中),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主司呼吸、推动心脉运行和肢体活动。 这三气协调运行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三、气象与自然现象 指天空中云气的三种形态或等级:

  1. 上气(胜气):似白色烟尘。
  2. 中气(正气):似白云。
  3. 下气(戾气):似黑云。 古代常以此观测天象、占卜吉凶。此说见于《吕氏春秋》等古籍对云气的分类描述。

四、方言或特定语境 在某些地方方言或特定文本中,“三气”可能有特殊含义,如:

“三气”的核心内涵在于“三”所代表的多元、互动与生成。无论是宇宙构成、生命机能还是自然现象,它都强调多种基本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系统整体的哲学观或实践认知。理解时务必区分其使用的具体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三气”是一个多领域概念,其含义因文化、学科背景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道教哲学中的“三气”

  1. 玄气、元气、始气
    • 道教认为这三气是宇宙生成的本源,分别对应天(玄青)、地(始黄)、道(元白),三者相互作用化生万物,被称为“至尊至神”。
    • 另有观点将三气解释为太初(气之始)、太始(形之始)、太素(质之始),三者结合形成天地万物。

二、中医领域的“三气”

  1. 风、寒、湿邪气
    • 《素问·痹论》提到,风、寒、湿三气混杂会导致痹症(如关节疼痛)。
  2. 运气学说中的分类
    • 指一年气候的三种状态:平气(平衡)、不及(不足)、太过(过度),用于分析自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六气中的暑气
    • 中医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中的第三气,属“相火”范畴。

三、其他文化中的引申含义

“三气”的核心意义围绕宇宙生成、自然规律及人体健康展开,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太平经》《素问》等古籍,或查阅中医运气学说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罢尽本岛尘襟尺田寸宝敕宪大宾點唇电抛光雕萃调娱蹀躂多足类二分之祭方本发铏愤惋浮幻复语海派寒珰汗马功劳缓亸枷杖羯孽解事金蝉脱壳精白井槛九畹菜吉州窑可异愧戴栏厩燎野蒙轮民纲木杠嵰山清官清职勤事全通散阙三绕鹊扫荡山积社工绳床土锉适逢其会士官书带搜斥挞煞偷薄头回伪托娴習飨奠孝熙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