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樂的意思、散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樂的解釋

(1).古代樂舞名。原指 周 代民間樂舞。 南北朝 後,成為“百戲”的同義語。《周禮·春官·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 鄭玄 注:“散樂,野人為樂之善者,若今黃門倡矣。”《周書·宣帝紀》:“散樂雜戲、魚龍爛漫之伎常在目前。”《舊唐書·音樂志二》:“散樂者,歷代有之,非部伍之聲,俳優歌舞雜奏……總名百戲。”

(2). 宋 元 以後指民間藝人。亦指民間劇團。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二:“今人呼路岐樂人為散樂。” 宋 無名氏 《錯立身》戲文第一出:“因迷散樂 王金榜 ,緻使爹爹捍離門。” 宋 無名氏 《錯立身》戲文第四出:“老身幼習伶倫,生居散樂。” 元 湯式 《一枝花·子弟每心寄青樓愛人》套曲:“少不得留與青樓做散樂,倒不眊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散樂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形式,其含義與曆史演變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散樂起源于周代民間樂舞,是包含雜技、歌舞戲、滑稽表演、幻術等形式的綜合藝術,南北朝後與"百戲"同義。其名稱最早見于《周禮·春官》,由低級樂官"旄人"掌管,被稱為"野人之樂"中的優秀部分。

二、曆史發展

  1. 周代起源:作為宮廷雅樂之外的民間藝術,包含雜耍、俳優等戲劇元素。
  2. 漢代擴展:吸收西域傳入的雜技、幻術後,形成"百戲"體系。
  3. 唐代鼎盛:隨唐樂傳入日本,被朝廷設為"散樂戶"職業制度。
  4. 宋元轉型:逐漸代指民間藝人團體,成為戲曲發展的基礎。

三、藝術特征

四、特殊說明

需注意該詞在成語中的特殊含義:現代漢語中"散樂"偶作成語使用,表示"散發快樂情緒",但此用法與曆史概念無直接關聯。

(注:完整發展脈絡可參考《周禮》《舊唐書·音樂志》等典籍記載,及日本《舞樂要錄》相關記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樂

《散樂》(sàn lè)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散」和「樂」。其中,「散」是一個四劃的部首,表示離散、分散的意思;「樂」是一個五劃的部首,表示音樂、快樂的意思。

「散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詩經·唐風·散樂》中就有相關記載。在古代,「散樂」指的是宴會上的音樂表演和歌舞藝術。

在繁體漢字中,「散樂」的寫法為「散樂」。

古時候,「散樂」的漢字寫法也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散樂」的寫法為「散洛」,其中「洛」是當時表示樂曲的意思。

以下是「散樂」的例句:

1. 他是一位擅長演奏散樂的音樂家。

2. 春節晚會上,各種形式的散樂表演使觀衆陶醉其中。

3. 他用鋼琴演奏了一首優美的散樂。

與「散樂」相關的組詞有:

- 散曲(sàn qǔ):指一種古代曲調的音樂形式。

- 散文(sǎn wén):指以文字表達思想情感的一種文學形式。

- 樂曲(yuè qǔ):指由樂音組成的具有旋律和節奏的音樂作品。

「散樂」的近義詞包括:音樂、樂曲。

「散樂」的反義詞則為:凝聚、團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