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察的意思、糾察的詳細解釋
糾察的解釋
[picket] 維持公共治安的人
詳細解釋
亦作“糺察”。1.舉發督察。《後漢書·窦憲傳》:“昔 永平 中,常令 陰黨 、 陰博 、 鄧疊 三人更相糾察,故諸豪戚莫敢犯法者。”《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臣愚唯知言從事聽,不甚有所糺察。” 宋 範仲淹 《上執政書》:“如得其人,糺察四方,絶斯民之寃,協先帝之志,豈無益乎!”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一折:“奉上帝勅命,遣臨下界,糾察人間善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采薇翁》:“ 劉 喜之,於是糾察卒伍,有掠取婦女財物者,梟以示衆。”
(2).在群衆活動中維持秩序。亦指維持秩序的人。 楊朔 《昨日的臨汾》:“因着混亂的狀态,漢奸不曾捉住,一位糾察隊員卻被槍殺了。”
詞語分解
- 糾的解釋 糾 (糾) ū 纏繞:糾纏。糾紛。 矯正:糾偏。糾正。 集合(含貶義):糾合。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察的解釋 察 á 仔細看,調查研究:察看。察核。觀察。考察(.實地觀察調查,如“科學察察”;.細緻深刻地觀察,如“科學研究要勤于察察和思考”)。察覺。察訪。察勘。察探。明察秋毫(“秋毫”指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
網絡擴展解釋
“糾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動詞含義
指在公共場合或群衆活動中維持秩序的行為,例如“糾察隊負責活動現場的安全”。該詞由“糾”(糾正、約束)和“察”(觀察、檢查)組成,強調對錯誤行為的監督與調整。
-
名詞含義
指負責維持秩序的人員。例如,“學校活動中,學生會成員擔任糾察”。
二、使用場景
-
群衆活動
常見于集會、遊行、校園活動等場合,糾察人員需制止違規行為并确保秩序。例如,提到“糾察隊員在罷工中維持秩序”。
-
軍事職責
在軍隊中,糾察員屬于軍人編制,職責包括監察軍車、維護軍容風紀等,但不對社會車輛行使管理權。例如,福州警備司令部曾對軍車進行糾察。
三、補充信息
- 曆史用法:
古代文獻如《後漢書》中已有“糾舉檢察”的記載,指對違法行為的監督與舉報。
- 英文對應詞:
可譯為“picket”或“steward”,多指維持會議或活動秩序的人員。
四、例句參考
- “他擔任遊行活動的糾察工作,确保隊伍有序行進。”
- “糾察員發現軍車違規後,需移交相關部門處理,不可私自處罰。”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演變或軍事職能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或軍事管理條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糾察這個詞常用于軍事和治安領域,意指對特定區域、活動或人員進行監察和檢查,以維護秩序和安全。現分析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糾(糸 + 兒)共有6畫,糸為纟,兒為人的變形;
察(宀 + 止 + 十)共有14畫,宀為寶蓋,止表示腳,十為十的形狀。
來源:
糾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太宗世子賓客食邑法》。在古代,糾察一詞可以指軍隊中的巡邏和警戒。
繁體:
糾察的繁體字為「糾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糾察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糺察」或「糾撮」。
例句:
1. 軍隊派出糾察隊進行巡邏,确保邊境安全。
2. 警察部門加強了對城市犯罪活動的糾察力度。
組詞:
糾察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糾察員、糾察車等。
近義詞:
類似義詞有監察、巡察、巡查等,它們都表示對某一區域或活動進行監視和檢查。
反義詞:
與糾察相反的詞彙包括逃避、疏忽、放任等,它們表示放松監控或不加幹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