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同意并加采納。《漢書·蕭望之傳》:“四人同心謀議,勸道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鄉納之。” 顔師古 注:“鄉,讀曰嚮。意信嚮之而納用其言。”
“鄉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
1. 核心含義 根據多個詞典的記載(、、),“鄉納”意為同意并加采納。該詞最早出自《漢書·蕭望之傳》中“上甚鄉納之”的記載,顔師古注:“鄉,讀曰嚮。意信嚮之而納用其言”,即指向往并接納他人建議。
2. 古今用法差異 部分現代詞典(如、2)将其解釋為形容詞性成語,描述鄉村人群對城市生活或現代事物的困惑,但這種用法未見于古代文獻記載,可能與方言或現代誤傳有關。
3. 結構解析
特别說明:若在當代語境中遇到“鄉村困惑”的用法,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優先以《漢書》等古籍中的“采納”含義為準。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鄉納,指的是對故鄉的思念和依戀之情。它包含着對家鄉的美好回憶、情感和對家鄉的向往之情。
鄉納的拆分部首是丿、乙、纟,總共有8畫。
鄉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簡化字,對應的繁體字是鄉納。
在古時候,漢字“鄉納”是以更多的筆畫來書寫的。其中,“鄉”字的古體是“鄉”,表示農民聚居的村莊;“納”字的古體則是“納”,表示接納、納入。
1. 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他對家鄉的鄉納之情溢于言表。
2. 隨着時間的流逝,對家鄉的鄉納之情越來越深。
鄉思、鄉愁、故鄉、鄉村、鄉土
思念、懷念、眷戀、留戀、念念不忘
疏遠、厭惡、漠視、無情、忘恩負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