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懸空的複道。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建春門》:“泉西有 華林園 , 高祖 以泉在園東,因名 蒼龍海 …… 世宗 在海内作 蓬萊山 ,山上有 僊人館 ,上有 釣臺殿 ,并作虹蜺閣,乘虛來往。”
以下是“虹蜺閣”的詳細解釋:
若有進一步考證需求,建議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建築研究資料。
《虹蜺閣》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指的是一座建築物,形象描繪了彩虹與小蟲在閣樓上的樣子。這個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代表着美好、奇幻的意象。
《虹蜺閣》的拆分部首是 - 虹:首部為虍,共4畫; - 蜺:首部為虍,共12畫; - 閣:首部為門,共9畫。 總共17畫。
《虹蜺閣》這個詞的來源較難考證,但它可能源于古代文人的想象和寓意。它通常出現在古代詩詞中,用于形容建築物的美感。相對于現代簡化字,“虹”和“蜺”這兩個字在繁體字中的形狀更加複雜,而繁體字的使用多出現在傳統文化保留較完整的地方。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到《虹蜺閣》這個詞,其中的“虹”字可能有一些變體,字形更加複雜。整個詞語的書寫方式也與現代有所區别,可能更加精細。
1. 窗外彩虹籠罩着《虹蜺閣》,宛如仙境般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2. 落日餘晖灑在《虹蜺閣》,照出了閣子裡绮麗的圖案和細緻的雕刻。
1. 虹霓:彩虹的光彩。 2. 閣樓:高樓上的平台或小房間。
1. 虹彩閣:具有彩虹美麗顔色的閣樓。 2. 虹影樓:在閣樓上倒映出的虹的影子。
1. 朔風閣:沒有彩虹和美麗景色的閣樓。 2. 幹燥樓:一片幹燥、無趣的閣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