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俗的意思、同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俗的解釋

(1).風俗相同。《戰國策·趙策二》:“儒者一師而禮異,中國同俗而教離。”

(2).使風俗同一。《禮記·王制》:“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

(3).隨順世俗。 宋 王安石 《答司馬谏議書》:“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衆為善。” 宋 戴複古 《哭澗泉韓仲止》詩之一:“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同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同俗”指與世俗相符合,遵循社會習俗和道德準則,強調個人言行與社會規範的契合性。發音為“tóng sú”。


二、詳細解釋

  1. 風俗相同
    指不同群體或地域擁有相似的風俗習慣。例如《戰國策·趙策二》提到“中國同俗而教離”,反映地域間習俗的共通性。

  2. 使風俗同一
    表示通過教化或政策統一社會習俗。如《禮記·王制》中“一道德以同俗”,強調道德規範對整合風俗的作用。

  3. 隨順世俗
    指個人主動適應社會常規。如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提到士大夫“同俗自媚于衆”,暗含對盲從世俗的批評。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1. “千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強調地域習俗差異。
  2. “自憤激、自豎立,不苟同俗”:體現獨立于世俗的志向。
  3. “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政策統一風俗的例證。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戰國策》《禮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同俗的意思

同俗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與一般社會習俗相同或類似。當人們的行為、言談、舉止等符合社會共同認可的規範和習慣時,可以稱其為同俗。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同俗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和“人”。其中,“口”是4畫,“人”是2畫。

來源

同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同”字的本義是相同、一樣的意思。“俗”字則指的是人們的習俗、風俗和社會習慣。将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與社會習俗相同或相似。

繁體

同俗的繁體字為「同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同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同字的古代寫法為「⿰口巴」,俗字的古代寫法為「⿸禾⿰口巴」。

例句

1. 他的舉止言行完全符合同俗,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好評。

2. 在這個地方居住的人們都遵守着同俗的規矩。

組詞

同俗可以組成其他相關的詞彙,例如:同俗習慣、同俗行為、同俗意識等。

近義詞

與同俗意思相近的詞彙有:遵循社會習俗、遵守慣例、順應風俗等。

反義詞

與同俗意思相反的詞彙有:異俗、違背習俗、不合規範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