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海裡的小型魚類。頭似馬頭,故名。也稱龍落子,是一種名貴的中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二·海馬》﹝集解﹞引 陳藏器 曰:“海馬出 南海 ,形如馬,長五六寸。”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二·海馬》﹝集解﹞引《聖濟總錄》:“海馬,雌者黃色,雄者青色。” 明 徐元 《八義記·權作熊掌》:“更有海蝦海羓,海裡出的海馬。”
(2).海象的别稱。參見“ 海象 ”。
(3).指青蛙。《中國諺語資料·農諺》:“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把衣袒,九九八十一,海馬跳出青水泥。”
以下是關于“海馬”的詳細解釋:
海馬是刺魚目海龍科暖海生小型魚類的統稱,屬于硬骨魚綱,身長一般為5-30厘米。其頭部彎曲與軀幹形成直角,形似馬頭,尾部細長且可卷曲,用于固定身體于珊瑚或海藻上。
雄性海馬具有育兒袋,雌性将卵産入袋中,由雄性完成受精、懷孕及孵化,幼體出生後獨立生存。這是目前已知唯一雄性承擔妊娠的脊椎動物。
如需更完整的生物學數據或藥用規範,可參考權威百科及中醫藥文獻來源。
海馬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字義豐富,可以指代動物、植物和地理名詞。
海字的部首是水(三點水),馬字的部首是馬,合在一起即為“海馬”。
海馬的總筆畫數為18畫,其中海字9畫,馬字9畫。
海馬一詞來源于馬的外形和海洋生物的名稱的合成。因為海馬的頭部形狀像馬,而且它們一般生活在海洋中,所以得名為海馬。
在繁體字中,“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而“馬”的寫法為「馬」。
在古代漢字中,“海”的寫法與現代相同,而“馬”的寫法為「馬」。
1. 我在潛水中看到了一隻美麗的海馬。
2. 這張圖片上展示了大量海馬在大海中自由遊動。
海豚、海洋、海島、馬鞭草、馬蹄鐵
海龍、海驢、海牛
陸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