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少府屬官,考工室、右工室和東園匠。《漢書·貢禹傳》:“ 蜀 廣漢 主金銀器,歲各用五百萬。三工官費五千萬。” 顔師古 注:“三工官,少府之屬官,考工室也,右工室也,東園匠也。”
“三工官”是漢代少府(掌管皇室財政及宮廷事務的機構)下屬的三個官職,具體包括考工室、右工室和東園匠。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構成
職能與背景
三工官共同負責官府手工業的監督與管理,确保皇室及朝廷所需器物的供應。據《漢書·貢禹傳》記載,僅蜀、廣漢兩地的工官每年耗費巨大(“歲各用五百萬,三工官費五千萬”),可見其規模。
曆史意義
這一設置體現了漢代官府手工業的高度分工,通過細分職責提升效率,同時反映了中央集權下對皇室需求的重視。
文獻參考:相關記載可見《漢書》及顔師古注,具體職能還可結合漢代少府機構研究進一步考證。
《三工官》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古代官職中屬于“三等官”級别的官員。
拆分部首:
三 - 工官
筆畫:三 - 3畫;工 - 3畫;官 - 8畫
《三工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制度之中。在古代的三公九卿制度中,三公分别為“太師”、“太傅”、“太保”,而其下的九卿則是“尚書令”、“尚書左仆射”、“尚書右仆射”、“光祿大夫”、“衛尉”、“大司農”、“太府”、“太仆”、“大司馬”,其中“太府”和“太仆”合稱為“三工官”,是屬于“三等官”級别的職位。
《三工官》的繁體字為「三工官」。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而《三工官》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為「叁工官」。
1. 在古代國家中,三工官是指擔任重要職務的官員。
2. 三工官的級别相對較低,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權力和責任。
3. 古代三工官的職位對國家的決策和行政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組詞:三公、太府、太仆、尚書令。
近義詞:三公、九卿。
反義詞:二等官、一等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