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進行鼓動或煽動。 康濯 《東方紅》第十三章:“‘不過我覺着你們的積極性怕還不夠高……氣魄也不夠大!’縣長又半真半假地搧風點火。”
“搧風點火”是一個中文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通過煽動、挑撥等手段引發紛争或沖突,比喻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的行為。成語由“搧風”和“點火”兩個動作組成,前者意為扇動氣流,後者意為點燃火焰,合起來形象地描述推波助瀾、激化事态的過程。
構成與比喻
使用場景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文學著作或權威詞典。
“搧風點火”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啟發、促使某種事物或情況發展起來或取得進展。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人們積極影響、推動或助長某種活動或發展。
下面是對這個成語的拆分、來源以及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搧 (手, 扌 + 風, 冫, 複) 點 (為, 火 + 占, 又)
來源: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最早見于《孟子·離婁下》:“立事者不以利不行,試持燧者,不搧不火。”後來,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現代漢語的用法。
繁體:搧風點火
古時候漢字寫法:搧:扌(手)+反末(風);點:火+占
例句:
1. 這個老師搧風點火,激發了學生們對知識的興趣。
2. 領導的講話搧風點火,帶動了公司的改革。
組詞:搧風、搧動、點火、點子。
近義詞:推波助瀾、抛磚引玉、蓄勢待發。
反義詞:遏制、阻礙、抑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