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觀的意思、崇文觀的詳細解釋
崇文觀的解釋
官署名。 三國 魏明帝 青龍 四年置,用以安置文學之士。參閱《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詞語分解
- 崇的解釋 崇 ó 高:崇山峻嶺。崇高。崇論闳議(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論。亦作“崇論宏議”)。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終”,終了。 充,充滿:崇酒于觞。 增長:“今将崇諸侯之奸”。 姓。
網絡擴展解釋
“崇文觀”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其含義:
一、曆史機構釋義(主流解釋)
-
詞義分解
- 崇:推崇、尊崇,體現對文化的重視态度。
- 文:指文學、文化,特指學術與文教事務。
- 觀:古代官署名,如“秘書觀”“太史觀”等,屬官方機構。
-
曆史背景與功能
三國時期魏明帝曹叡于青龍四年(公元236年)設立崇文觀,主要用于安置文學之士,招攬文人學者從事典籍整理、學術研究等工作。這一機構反映了當時統治者對文化建設的重視。
-
文獻依據
其設立記錄見于《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屬官方正史記載。
二、成語釋義(少數來源提及)
個别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四字成語,意為“崇尚文化、重視學習”,但此用法在權威曆史文獻及主流辭書中未見佐證,可能是現代衍生義或誤傳。
延伸對比
- 與“崇文館”的區别:唐代設立的“崇文館”為皇家圖書館,功能類似但朝代不同。
- 文化象征意義:無論是機構名還是引申義,均體現中國古代“以文治國”的傳統理念。
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官署機構的釋義,并參考《三國志》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崇文觀》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對文化的崇尚與尊重。該詞的部首是“山”和“見”,分别表示山的象形和看的意思。在現代漢字中,它有12個筆畫。《崇文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們對文化的崇尚與欣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保持不變。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相同。以下是一個《崇文觀》的例句:“我們應該崇尚文化,向古人學習。”
根據《崇文觀》的意思,可以組成其他類似詞彙。例如,“文化崇尚”和“尊重知識”都表達了與崇文觀相關的概念。《崇文觀》的反義詞可能是“文化冷漠”或“無知無畏”的概念。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