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裀的意思、草裀的詳細解釋
草裀的解釋
見“ 草茵 ”。
詞語分解
- 草的解釋 草 ǎ 對高等植物中除了樹木、莊稼、蔬菜以外的莖幹柔軟的植物的統稱;廣義指莖幹比較柔軟的植物,包括莊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蓋的堂屋,舊時文人以此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有自
- 裀的解釋 裀 ī 夾衣。 内衣。 古同“茵”,墊子;褥子。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草裀”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拼音為cǎo yīn。該詞可解釋為:
-
基本含義:
“草裀”同“草茵”,指用草編織成的墊子或褥子,常用于形容自然環境中如茵的草地,例如“綠草如茵”中的意象。
-
字形與用法:
- “裀”與“茵”為通假關系,古漢語中常以“茵”表“墊子、褥子”之義,如《詩經·秦風·小戎》中“文茵暢毂”的“茵”即指車墊。
- “草裀”一詞多出現在古典文學或書面語中,現代漢語更常用“草席”“草墊”等詞。
-
文學聯想:
該詞常被用來描繪自然景象,例如形容草地柔軟如鋪開的墊子,帶有詩意化的表達效果。
提示:由于“草裀”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若需具體例句或深入考據,可查閱古代文獻或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草裀(cǎo y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草編成的蓑衣。下面是關于草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草:艹(草字頭)+ 3畫
- 裀:衣 + 7畫
來源:
草裀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柏舟》這首詩中:“嘟如也陳之,衮維狐裘;草裀如之何?”意指用草編成的蓑衣。
繁體:
草裀的繁體字為「草裀」,沒有其他特殊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草裀的寫法較為繁複,筆劃數量相同,注重線條的曲線美感。
例句:
1. 他在山間穿着一件草裀,仿佛與自然融為一體。
2. 這件草裀是村民們用當地特有的草編織而成的。
組詞:
草帽、防草裙、草履、草屋、裀衣、草鞋
近義詞:
蓑衣、蓑笠、草衣、草鞋
反義詞:
綢衫、華服、絲綢裙、皮革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