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缺的意思、裁缺的詳細解釋
裁缺的解釋
謂官吏免去原任官職,等候補缺。 清 施閏章 《蠖齋詩話·鐵佛寺袈裟》:“又聞有宮繡千佛袈裟,佛頂各一珠,領以玉環。兵後僧貧,質之民家,二十餘年矣。丁未,予裁缺将行,為贖而歸之。” 清 鈕琇 《觚賸·粵藩預定》:“ 顔方伯 敏 裁缺家居,久不得調。”
詞語分解
- 裁的解釋 裁 á 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紙:裁剪。裁縫。裁衣。對裁。 減除,去掉一部分:裁減。裁軍。裁員。 決定,判斷:裁判。裁奪(考慮決定)。裁決。裁度(?)。裁斷。 安排取舍:體裁。别裁。獨出心裁。 節制,抑
- 缺的解釋 缺 ē 不夠:缺乏。缺少。缺憾。欠缺。缺漏。 殘破:缺點。缺口。缺陷。 空額(指職位):缺額。補缺。 該到而未到:缺勤。缺席。 短欠餘 筆畫數:; 部首: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裁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裁撤(因某種原因被取消或廢除的)官職或職位。它主要用于描述曆史上,特别是古代官制中,對編制内員額的削減或特定職位的廢除。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 核心釋義
- 裁: 本義指剪裁、削減、去掉一部分。引申為裁減、裁撤、廢除。
- 缺: 本義指器物破損、殘缺不全。引申為空缺、空額,特指官位、職位的空缺。
- 裁缺: 将“裁”與“缺”組合,字面意思即“裁減(導緻)空缺”。在實際應用中,它特指因機構調整、精簡、政策變動等原因,主動廢除或撤銷某個(或某些)已有的官職、職位或員額編制。這個行為本身造成了該職位的“空缺”,但這種空缺并非因人員離職産生,而是職位本身被取消。
二、 用法與語境
- 曆史官制語境: 這是“裁缺”最常見的用法。在古代中國,朝廷會根據財政狀況、行政效率或政治需要,對官僚機構進行改革,其中一項措施就是“裁缺”,即裁撤某些被認為冗餘或不必要的官職或職位。例如:
- “因國庫空虛,朝廷下令裁撤冗員,此次共裁缺數十處。”
- “該衙門經過改革,原有主事職位被裁缺。”
- 機構改革語境: 在現代或近現代語境中,也可用于描述機構改革、精簡編制時廢除某些崗位或職位的行為。例如:
- “在本次事業單位改革中,部分職能重疊的崗位将被裁缺。”
- “部門合并後,原有兩個科室的科長職位均被裁缺。”
- 區别于“出缺”: “裁缺”強調的是職位本身的被廢除,是主動的、制度性的行為。而“出缺”通常指某個職位因現任離職(如升遷、退休、死亡、免職等)而暫時空缺,是被動的、人員流動的結果。例如,“王大人升遷後,其知府職位出缺”是指職位空出來了需要補人;“朝廷決定裁撤該知府職位”則是該職位本身被取消了(裁缺)。
三、 總結
“裁缺”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和行政色彩的詞彙,主要指官方主動廢除、撤銷既有的官職、職位或員額編制的行為。它反映了機構調整、精簡冗員或政策變動的過程,其結果是某個職位不複存在,而非暫時等待人員填補。
來源說明:
由于本次搜索未能獲取到可直接引用的權威線上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電子版)或曆史文獻網頁鍊接,以上釋義主要依據漢語詞彙學的基本原理、曆史官制常識以及該詞在經典文獻和現代規範文本中的通用含義進行綜合闡述。其核心釋義在各類權威漢語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如需最精準的出處,建議查閱實體版《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大型工具書的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裁缺”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用于古代官場制度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發音:cái quē(注音:ㄘㄞˊ ㄑㄩㄝ)
指官吏被免去原任官職,需等待新的職位空缺以補任。這一過程通常因機構調整、職位縮減或官員考核結果引發。
2.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 清代官制:清代官員職位常因編制調整(如部門裁撤、合并)而被裁減,官員需暫時離職,稱為“裁缺”。例如,施閏章在《蠖齋詩話》中提到自己“裁缺将行”,即因職位調整離職。
- 候補機制:被裁缺的官員需等待其他職位空缺,可能面臨長期無職的情況。鈕琇《觚賸》記載的“顔方伯敏裁缺家居,久不得調”即反映了這一現象。
3.詞義解析
- “裁”:意為削減、裁撤,指官職被取消或調整。
- “缺”:指職位空缺,需補任。合稱“裁缺”即因裁撤而失去職位,需候補。
4.文獻例證
清代文獻中多次出現該詞,如:
“丁未,予裁缺将行,為贖而歸之。”(施閏章《蠖齋詩話》)
“顔方伯敏裁缺家居,久不得調。”(鈕琇《觚賸》)
5.現代適用性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研究古代官制或曆史文獻時提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制度背景,可參考《清史稿》或相關官制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迹碑林悖論蹦豆兒邊塞閉錘博練不目成書充隱川程初魄馰颡敦如鳳采封建主風馬不接浮蒼輔濟富歲更授功布慣捷闳放渾渾沌沌價目奸巧建堰計節浸育軍廳獵角令牌鹿聚洛陽橋蠻聲沒交涉面勃免梏牌印配樂憑轼旁觀鉛摘秋場屈突乳棗如坐針氊神燈生祭市秤釋迦事項實質瘦弱晩歇壝宮香茵顯見賢孫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