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牌印的意思、牌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牌印的解釋

令牌和印信。《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令孜 夜入 建 軍,以節度觀察牌印授 建 。”《資治通鑒·唐僖宗中和四年》:“将佐已下從行者三百餘人,并牌印皆沒不返。” 胡三省 注:“古者授官賜印綬,常佩之於身,至解官則解綬。至 唐 始置職印,任其職者,傳而用之。其印盛之以匣,當官者寘之卧内,别為一牌,使吏掌之,以謹出入,印出而牌入,牌出則印入,故謂之牌印。”《三國演義》第十二回:“萬望明公可憐 漢 家城池為重,受取 徐州 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将》:“虧了夫人 侯氏 ,有膽有謀,昨夜畫定計策;差俺捧着牌印,前來送交,就請他進城筵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牌印”是漢語詞彙,指中國古代官員使用的令牌和印信,象征職權與身份。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牌印”由“牌”(令牌)和“印”(印章)組成,是古代官員行使權力的憑證。令牌用于傳達命令或身份識别,印信則用于公文籤署或官方文件認證。兩者結合,代表官職的合法性和權威性。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制度

  1. 唐代起源
    據《資治通鑒》記載,唐代開始實行“牌印制度”:官員将官印存放于匣中,另設一牌由專人保管。使用時需“牌印互換”——取出印時需交還牌,反之亦然,以此防範濫用職權。
  2. 功能場景
    • 授權與交接:如《新五代史》提到宦官田令孜将節度使牌印授予王建,象征權力轉移。
    • 身份驗證:元代雜劇《襄陽會》中,劉表欲将荊襄九郡牌印交予劉備,體現其作為管轄權的象征。

三、文學與曆史記載

四、現代延伸

如今“牌印”多用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如商标注冊、仿制文物等場景。

“牌印”是古代中國政治體系中重要的權信工具,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反映了傳統官制的嚴謹性。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中的牌印使用,可查閱《資治通鑒》或《新五代史》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隨筆>

《牌印》的意思

《牌印》是指印章、圖案或标識等,通常用于标示身份、證明真僞或确認合法性。它具有一種代表性的力量和權威,是許多機構、組織或個人必備的重要工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牌印》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們分别是“牜”和“印”。

“牜”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與牛相關的含義。它有3個筆畫。

“印”是另外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與印章相關的含義。它有9個筆畫。

來源

《牌印》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古代,印章被廣泛應用于政府、官員和貴族,用于證明身份、印發命令和作為重要文件的驗封。

繁體

《牌印》的繁體字為「牌印」,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舉個例子,古代在寫作“牜”時常常把“牛”的頭部彎曲成“⺧”,而現代則直接用“牛”的形狀表示。同樣,在寫作“印”的時候,古代會将下部的“⺮”寫成“丨”,而現代則使用了更加簡化的“⺍”。這些差異反映了漢字演變和書寫方式的變化。

例句

1. 這塊牌印代表着他的身份和職位。

2. 我花了很長時間設計了一枚特别的牌印。

3. 身份認證需要你提供有效的牌印和相關證明文件。

組詞

組詞:挂牌、印章、圖案、标識

近義詞

近義詞:印記、标志、印把、徽章

反義詞

反義詞:無印、無标、無證、非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