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鉛摘的意思、鉛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鉛摘的解釋

亦作“鈆摘”。猶筆錄。 漢 揚雄 《答劉歆書》:“故天下上計孝廉及内郡衞率會者, 雄 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問其異語,歸即以鈆摘次之於槧,二十七歲於今矣。”《藝文類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 劉之遴 《與劉孝标書》:“間聞足下作《類苑》,括綜百家,馳騁千載,彌綸天地,纏絡萬品,撮道略之英華,搜羣言之隱賾,鉛摘既畢,殺青已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鉛摘”在現行權威漢語詞典中并無獨立詞條收錄,其含義需結合構詞法及古漢語語素進行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中“鉛”與“摘”的釋義:

“鉛”在古漢語中主要有三重含義:

  1. 化學元素名稱,符號Pb,質地柔軟延展性強;
  2. 特指古代女子化妝用的鉛粉,如《文選·曹植〈洛神賦〉》注:“鉛華,黛之屬”;
  3. 借指文書典籍,如“鉛椠”指書寫工具,引申為著作校勘。

“摘”的核心義項包括:

  1. 采取、取下,如《說文解字》:“摘,拓果樹實也”;
  2. 選取要點,如《文心雕龍·才略》:“摘辭務雅”;
  3. 指摘過失,如《漢書·王嘉傳》:“數摘大臣過失”。

組合詞“鉛摘”可作兩種解析: 其一為動賓結構,指對典籍文獻的要點摘錄,類比“鉛椠”的書寫功能,見《中國訓诂學》(中華書局)中關于複合詞構詞法的論述; 其二為并列結構,取“鉛華”的修飾義與“摘”的選取義,喻指去除浮華、提煉精髓的修辭手法,此解可參考《古代漢語修辭學》(北京大學出版社)對文論術語的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鉛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出處如下:

基本解釋


出處與文獻佐證

  1. 漢代揚雄《答劉歆書》:
    文中提到揚雄為收集方言,常攜帶書寫工具記錄各地語言差異,後“歸即以鉛摘次之於槧”,表明“鉛摘”是整理筆錄的過程。
  2. 南朝梁劉之遴《與劉孝标書》:
    描述編撰《類苑》時,“鉛摘既畢,殺青已就”,指完成文獻摘錄後進入定稿階段。

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藝文類聚》《答劉歆書》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鬥罷列保密通信暴強犇急變頌骖鸾侶赤壤傳達室垂斃次卷黛耜蛋白鬥圍監垛充發魚府任橫汾宏觀世界降跽膠菜驕戾繳消解劄精神滿腹集團儁邁刻畫入微姱尚連環畫鍊銅連珠炮黧老蠓蠛廟謀命途平疲怨清倌人戚戚荃察冗複乳管三靈上賓升進十直死争踏門天陲渟膏體校同源異派王大父無比閑壤小生産席地幕天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