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子外出,在平地休息住宿時設置的一種有土圍牆的臨時宮室。《周禮·天官·掌舍》:“為壇、壝宮、棘門。” 鄭玄 注:“謂王行,止宿平地,築壇,又委壝土起堳埒以為宮。” 賈公彥 疏:“止宿之間,不可築作牆壁,宜掘地為宮,土在坑畔而高則堳埒也。”《宋書·禮志二》:“ 魏氏 無巡狩故事,新禮則巡狩方嶽,柴望告至,設壝宮,如禮諸侯之覲者。” 宋 王禹偁 《籍田賦》:“甸師、掌舍,警禦陌以惟嚴;封人、野廬,設壝宮而靡失。”
(2).設置壝宮。 晉 潘嶽 《籍田賦》:“於是乃使甸帥清畿,野廬掃路,封人壝宮,掌舍設枑。”
“壝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指古代天子外出時,在平地休息或住宿所建的臨時宮室,通常以土牆圍成。這種建築具有臨時性和功能性,主要用于帝王巡行時的短暫居所。
引申用法
也可作動詞使用,表示“設置壝宮”這一行為,強調其建造過程或禮儀性質。
需注意,該詞現代使用極少,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研究場景。
《壝宮》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宮殿。
《壝宮》的部首是土(tǔ),使用了5筆來書寫。
《壝宮》一詞可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壝宮是帝王所居住的寝宮和行政辦公地,是展現皇權的重要象征。
《壝宮》的繁體字形為「壝宮」。
在古代,「壝宮」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如「兒」字使用丨丶丶代替「宀」部,而「宀」則寫成「宣」的上半部分。
1. 皇帝每天都會在壝宮中進行朝政會議。
2. 這座壝宮建築風格獨特,非常壯觀。
1. 壁壘:指圍牆或築堤來進行防禦或隔絕的建築。
2. 宮殿:指帝王居住或辦公的宏偉建築。
3. 建築:指人類修建的各種房屋和其他構築物。
宮殿、王府、皇宮、寝宮
民居、農舍、住宅、平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