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碑林的意思、碑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碑林的解釋

[the Forest of Steles] 衆多石碑豎立如林之地

長安舊府學内有碑林,萃石刻六百餘種

詳細解釋

在 陝西省 西安市 内。建于 宋哲宗 元祐 五年(公元1090年)。原為保存 唐 “開成石經”而設,後陸續增加,内儲 漢 魏 以來各種碑石一千數百方,是我國保存古碑最多的地方。現為 陝西省 博物館的一部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碑林”一詞指石碑集中豎立如林的場所,特指位于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的“西安碑林”。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碑林”原指石碑密集分布的區域,現多專指西安碑林。其名稱源于北宋時期因保存唐代《開成石經》等碑刻而形成的大規模石碑群。

二、曆史沿革

  1. 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原為保存《石台孝經》《開成石經》而設于長安國子監内。
  2. 正式創建: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陝西轉運副使呂大忠将重要碑刻遷至現址,奠定基礎。
  3. 曆代擴建: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不斷修繕,1938年形成現有格局,1961年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核心藏品

四、文化價值

  1. 書法藝術:彙集漢魏至明清各代名家書迹,被譽為“書法藝術殿堂”。
  2. 曆史研究:碑文可補正史書記載,如《大秦景教碑》記錄唐代基督教傳播。
  3. 典籍保存:現存最大古代石經庫,保留大量文化典籍。

五、現狀與地位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等權威來源,具體細節可查閱相關研究資料或實地考察。)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碑林(bēi lín)是指由衆多碑刻組成的一個區域,通常用來保存重要的曆史文化遺迹和紀念碑。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碑的部首是石,意為石碑。林的部首是木,意為叢木。 - 碑的筆畫數為石(5畫)+ 石(5畫),共10畫。林的筆畫數為木(4畫)+ 人(2畫)+ 二(2畫)+ 木(4畫),共12畫。 來源: 碑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北魏時期,洛陽有一座廟宇複建,院内擺放了許多碑刻,形成了一個碑刻的森林。由此,碑林一詞開始廣泛使用,用來描述含有許多石碑的區域。 繁體: 碑林的繁體字為碑林(bēi lín),并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碑林的寫法并未發生變化。即使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書法風格中,碑林的字形仍然保持一緻。 例句: 1. 這座古城的碑林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曆史資料。 2. 我們一起去碑林看看那些曆代名人的碑刻吧。 組詞: 1. 石碑:保存着曆史和文化的石質立碑。 2. 碑文:刻在碑上的文字。 3. 林立:像森林一樣密集聚集的一片景象。 近義詞: 碑林的近義詞包括碑雲、碑林森羅等,它們都用來形容碑刻衆多的地方。 反義詞: 碑林的反義詞可以是碑少或石碑孤立,形容碑刻稀少的地方。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