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洛陽橋的意思、洛陽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洛陽橋的解釋

(1).指 洛陽市 天津橋 。 唐 李益 《上洛橋》詩:“何堪好風景,獨上 洛陽橋 。” 宋 岑象求 《吉兇影響錄》:“ 韋丹 未第時, 洛陽橋 見漁者得一黿甚大, 丹 異之,買投於河。” 明 張昱 《感事》詩:“ 洛陽橋 上聞鵑處,誰識當時獨倚闌。”

(2).指 泉州 之 萬安橋 。在 福建省 泉州市 東北 洛陽江 上,故亦稱“ 洛陽橋 ”。是古代著名的梁架式大石橋。 北宋 蔡襄 守 泉州 時建成,并題名為 萬安渡橋 。因造橋工程艱巨,故有海神協助修橋的神話。初成時長三百六十丈,廣一丈五尺,後屢有擴建。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夏得海》:“ 泉州 洛陽橋 畔,有 夏将軍廟 ,俗傳 蔡忠惠 守 泉 時,因修橋,遣醉隸 夏得海 入海投文,得醋字而返。遂於二十一日酉時興工。儒者多斥其妄。按 洛陽橋 託始於 忠惠 ,醉隸事則係 蔡錫 。見《明史》本傳。後人因 蔡 姓而誤附於 忠惠 耳。”參閱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洛陽橋》、 清 施鴻保 《閩雜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洛陽橋”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作為曆史建築(主要含義)

1. 地理與曆史背景
洛陽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橫跨洛陽江入海口,又名“萬安橋”。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曆時6年完工,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橋,與趙州橋、盧溝橋、廣濟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

2. 建築技術突破

3. 文化意義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見證,促進了宋元時期泉州港的繁榮。2021年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組成部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二、其他含義

1. 洛陽天津橋
指河南洛陽古代橫跨洛河的天津橋,唐代詩人李益《上洛橋》中“獨上洛陽橋”即指此橋。

2. 現代橋梁
河南洛陽市區現有同名現代橋梁,連接洛河兩岸交通,1955年始建,2010年擴建。

3. 文學比喻
在成語中象征世故奸詐,如“洛陽橋心機”比喻善于算計之人(此用法較少見)。


三、數據對比(核心特征)

類别 泉州洛陽橋 洛陽天津橋
建造時間 北宋(1053-1059年) 隋唐時期
功能 跨海商貿通道 城市交通
技術成就 三大首創工程技術 無特殊技術記載
現存狀态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已消失,僅存遺址

如需深入了解建築細節,可參考國家文物局對洛陽橋的修繕報告(來源:、10)。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洛陽橋

洛陽橋是指河南省洛陽市境内的一座古橋,也是洛陽市的地标性建築之一。該橋建于古代,具有悠久的曆史和文化意義。洛陽橋也是一個常見的詞彙,下面将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洛陽橋的拆分部首分别為氵(水部)和木(木部),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洛陽橋一詞來源于洛陽市的洛陽橋,這座橋建于古代,經曆了漫長的歲月,成為洛陽市的文化象征。

繁體

洛陽橋的繁體字為洛陽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洛陽橋的字形會有所差異,但整體上保持了類似的形狀。例如,古文的洛陽橋可能會寫作洛陽橋。

例句

1. 每當我走過洛陽橋,總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

2. 洛陽橋是洛陽市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組詞

洛陽、橋梁、古代建築、文化、地标、曆史

近義詞

洛橋、洛河橋、河橋

反義詞

洛陽樓、洛陽門、洛陽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