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的意思、成書的詳細解釋
成書的解釋
(1).完整的書。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 子容 又圖其形制,著為成書,上之,詔藏於祕閣。”
(2).成為一部書。 魯迅 《<南腔北調集>題記》:“便名之曰《南腔北調集》,準備和還未成書的将來的《五講三噓集》配對。”
詞語分解
- 成的解釋 成 é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張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狀況:成形。成性。成人。自學成才。蔚然成風。 變為:長成。變成。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成書”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作為名詞:指完整的書籍或已編纂完成的著作
- 這一含義強調書籍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通常用于描述經過整理、編輯後形成的正式出版物。例如:
- 宋代朱弁在《曲洧舊聞》中提到“著為成書,上之,诏藏于秘閣”,指将内容編纂成完整的書籍。
- 《萍州可談》成書于公元1119年,記錄了北宋時期的天文導航技術。
2.作為動詞:表示完成著作或形成書籍的過程
- 指從構思、撰寫到最終形成書籍的整個過程。例如:
- 魯迅在《南腔北調集》題記中提到“還未成書的《五講三噓集》”,即指尚未完成的著作。
- 法語例句中“這些論文将出版成書”,也體現了這一動态過程。
補充說明:
- 文學與學術用途:常用于曆史文獻或學術領域,強調著作的完成狀态(如“成書年代”)。
- 延伸用法:現代語境中也可指代内容整理成冊,例如“研究資料已彙編成書”。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宋代《曲洧舊聞》或魯迅相關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成書》這個詞是指一本已經完成出版的書籍。現在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同時,還會提供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成:部首為⺮,總共有8個筆畫。
- 書:部首為⺍,總共有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形式:
《成書》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明了,成指完成,書指書籍。它的繁體形式為「成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成書的漢字有些許不同。成字可寫作「戠」,書字可以寫作「書」。
例句:
1. 這是一本成書多年的小說。
2. 經過多次修訂,這本教材成書了。
組詞:
一些與《成書》相關的組詞有:成品、成文、成就、書寫等。
近義詞:
與《成書》意思相近的詞有出版、問世、面世、發表等。
反義詞:
與《成書》意思相反的詞有未完成、未出版、草稿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