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宋 代之《太平禦覽》、《冊府元龜》、《文苑英華》三書。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九:“ 周文忠 序《文苑英華》,首雲:‘ 太宗 皇帝丁時太平,以文化成天下,既得諸國圖籍,聚士於朝,詔修三大書,曰《太平禦覽》,曰《冊府元龜》,曰《文苑英華》……餘按:《冊府元龜》乃 景德 二年編類,至 大中祥符 六年書成,皆 真宗 朝。’”
“三大書”是中國宋代編纂的三部大型類書,具體指:
《太平禦覽》
成書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7-984年),共1000卷,按主題分類彙編曆代典籍,内容涵蓋天文、地理、曆史、文學等,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資料。
《冊府元龜》
宋真宗時期(1005-1013年)編修,1000卷,專錄曆代君臣事迹和政治制度,以史實為主,側重治國理政的借鑒意義。
《文苑英華》
宋太宗時開始編纂,共1000卷,收錄南朝梁至唐五代的文學作品,包括詩賦、文章等,對文學史研究有重要價值。
如需更詳細内容,可參考《賓退錄》《宋史》等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三大書》是指《大學》、《中庸》和《論語》三部儒家經典著作。這三部書合稱為儒家經典的經部,被視為儒家學說的根本,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大書》的整體拆分沒有特定的部首,可以根據其代表的字義或字形來拆分。常見的拆分方式為“立”、“大”和“人”。
根據康熙字典來看,其中“大”字的部首是“大”本身,它總共有3畫;“立”字的部首是“立”本身,它有5畫;而“人”字的部首是“人”,它有2畫。
《三大書》來源于古代儒家學者的著作和總結,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後來,經過曆代儒家學者的補充和整理,它們逐漸成為儒家學說的基石,并且在宋代被正式編為儒家經典。
《三大書》在繁體中的字形為「三大書」。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三大書》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細微差别。然而,在經過曆代文人的整理和标準化後,它們的基本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無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傳統文化教育方面,《三大書》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大書》在組詞中可以與其他詞彙搭配使用,例如:“三大書的精髓”、“三大書的思想”等。
與《三大書》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儒家經典”、“儒家三經”。
《三大書》的反義詞沒有特定的詞彙可以與之對應,但可以将其視作其他學派的經典著作的反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