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宋 代之《太平禦覽》、《冊府元龜》、《文苑英華》三書。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九:“ 周文忠 序《文苑英華》,首雲:‘ 太宗 皇帝丁時太平,以文化成天下,既得諸國圖籍,聚士於朝,詔修三大書,曰《太平禦覽》,曰《冊府元龜》,曰《文苑英華》……餘按:《冊府元龜》乃 景德 二年編類,至 大中祥符 六年書成,皆 真宗 朝。’”
“三大書”是中國古代文獻體系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三部大型類書,特指北宋時期編纂的《太平禦覽》《冊府元龜》和《太平廣記》。該稱謂源于其規模宏大、内容博綜的編撰特點,現結合權威文獻解析如下:
一、《太平禦覽》 由李昉等學者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編纂完成,共1000卷,輯錄先秦至隋唐的文獻資料1690種,涵蓋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55個門類。該書被譽為“類書之冠”,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時曾大量參考此書(參考來源:國家圖書館《宋代類書文獻研究》)。
二、《冊府元龜》 王欽若、楊億等奉宋真宗之命于1005-1013年編成,全書940萬字,分31部1104門,專收曆代君臣事迹與政治制度。其内容多采正史,具有重要史學價值,《四庫全書總目》評其“史料之淵薮,考據之樞要”(參考來源:中華書局《冊府元龜校訂本》序言)。
三、《太平廣記》 李昉主持編纂于太平興國三年(978年),500卷中收錄漢代至宋初野史、筆記、傳奇7000餘則,按神仙、報應等92大類編排。該書是中國首部文言小說總集,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其為“小說家之淵海”(參考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太平廣記》整理本前言)。
這三部巨著集中體現了宋代“稽古右文”的文化政策,其編撰不僅保存了大量散佚文獻,更為後世學術研究提供了系統化的資料體系。據《中國古籍編撰史》統計,“三大書”合計引用典籍逾4000種,其中半數以上今已失傳(參考來源:武漢大學出版社《宋代文獻學研究》)。
“三大書”是中國宋代編纂的三部大型類書,具體指:
《太平禦覽》
成書于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7-984年),共1000卷,按主題分類彙編曆代典籍,内容涵蓋天文、地理、曆史、文學等,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資料。
《冊府元龜》
宋真宗時期(1005-1013年)編修,1000卷,專錄曆代君臣事迹和政治制度,以史實為主,側重治國理政的借鑒意義。
《文苑英華》
宋太宗時開始編纂,共1000卷,收錄南朝梁至唐五代的文學作品,包括詩賦、文章等,對文學史研究有重要價值。
如需更詳細内容,可參考《賓退錄》《宋史》等文獻或權威詞典來源。
瀑泉悲恫本婦變警辨秩臭駡綢缪束薪毳飯打把勢當房冬小麥婀娜二尾子放散肥頭大耳杠刀绠縻溝塍罟船龜鑒鬼青塊國際兒童節和氣子畫地成牢徽祚交修激淩金蛾姬姒繼子覺關龛岩匡相連注了解論告鹵煙耄悼妙物抹面牛山下涕秾茂鞶章器鑒戚然如花似朵撒村受言梳洗牀條緒童蓈推美蹪陷婉婉聞融敦厚洿沮閑斷限行霞炤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