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婉婉的意思、婉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婉婉的解釋

(1).屈伸貌;卷曲貌。《楚辭·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南朝 陳 徐陵 《報德寺刹下銘》:“ 軒轅 之駕,譬婉婉而多慙; 吳王 之墳,狀耽耽而非拟。” 北周 庾信 《遊山》詩:“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竪。”

(2).和順貌。 南朝 宋 謝瞻 《張子房》詩:“婉婉幙中畫,輝輝天業昌。” 唐 韓愈 《衢州徐偃王廟碑》:“婉婉 偃王 ,惟道之耽。以國易仁,為笑於頑。” 宋 曾鞏 《祭亡妻晁氏文》:“及其既退,婉婉其儀。不矜以色,不伐以辭。”《天雨花》第四回:“你今願責還願罰,須當與我説分明。願責低頭來領罪,罰時婉婉順郎心。”

(3).柔美;美好。《文選·潘嶽<為賈谧作贈陸機>》:“婉婉長離,淩江而翔。” 呂向 注:“婉婉,美貌。”

(4).委婉。《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侍郎不好唐突,把這話婉婉向 莊徵君 説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婉婉"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婉婉"是一個疊音形容詞,在漢語中主要形容事物柔美、曲折或姿态美好的樣子,具體釋義如下:


一、形容姿态柔美、溫順 指人或事物姿态優美、溫和順從。《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引《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為例證,體現柔順之意。該詞常用于描寫女子儀态,如清代小說《紅樓夢》描述林黛玉"婉婉有緻"(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


二、形容聲音柔美動聽 指聲音婉轉悠揚。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間關莺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的描寫,雖未直用"婉婉",但後世常用"歌聲婉婉"形容此類樂音。《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婉轉"列為近義詞,釋義為"(歌聲、鳥鳴聲等)抑揚動聽"。


三、形容曲折蜿蜒之态 用于描繪事物曲折延伸的形态。宋代蘇轼《巫山》詩"瞿塘迤逦盡,巫峽峥嵘起"中"迤逦"一詞,與"婉婉"的曲折義相通。《漢語大字典》引《說文解字》釋"婉":"順也,從女宛聲",其引申義包含"曲"之意。


四、形容草木柔美舒展 多見于古典詩文對植物形态的刻畫。如《楚辭·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王逸注"芷,香草也,生于幽僻婉婉之處",以"婉婉"狀寫香草生長之幽曲柔美(中華書局《楚辭補注》)。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
  4. 《楚辭補注》(宋·洪興祖撰,中華書局)
  5. 《左傳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版無網絡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或權威出版社官網查詢紙質/電子版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婉婉”是一個疊詞形式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形态描述
    指屈伸或卷曲的姿态。例如《楚辭》中“駕八龍之婉婉兮”形容龍身蜿蜒的姿态。

  2. 性格特質
    表示柔順、和順的品性,如《說文解字》提到“婉,順也”,形容人溫順不張揚的性格。

  3. 美學意象
    形容柔美、美好的特質,常用于描述女子的優雅氣質,如《詩經》中“婉兮娈兮”比喻女性溫婉娴靜的形象。

  4. 表達方式
    指語言委婉含蓄,如“婉婉而談”表示說話含蓄曲折。


二、寓意與象征


三、用法示例

  1. 文學描寫
    “婉婉的歌調拖延出倚門而立的守候”(形容歌聲柔美悠長)。
  2. 人物刻畫
    “婉婉林亘情投意合”(表現人物性格溫和)。

四、總結

“婉婉”是一個兼具形态、性格、美學三重含義的詞彙,核心特質可概括為“柔”,既可用于具象的形态描述(如蜿蜒、卷曲),也可抽象表達人物性格或語言風格。其疊詞形式強化了音韻美感,適合古典文學或命名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兒百隸百六公柏堂荜門蓬戶不謀同辭刬穢顫兢兢超俗成頭出家修道純德湊整兒粗縷帶砺頓落仿羊皮紙鳳德扶鸾鈎摭館授瑰儒過房海棕耗射鶴骨笛和韻豢豹驩騰恢濟餞贈椒柏禁穴金枝葉軍賦寇戎良法亂命命舃年衰歲暮奇恒讓棗推梨三賢傻登登折臂三公赦孤省啬诜枝四離四絕絲絃送納宿眉歎觀止矣貪染啴唌韬養穨然誤脫夏管小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