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宋 代之《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三书。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周文忠 序《文苑英华》,首云:‘ 太宗 皇帝丁时太平,以文化成天下,既得诸国图籍,聚士於朝,詔修三大书,曰《太平御览》,曰《册府元龟》,曰《文苑英华》……余按:《册府元龟》乃 景德 二年编类,至 大中祥符 六年书成,皆 真宗 朝。’”
“三大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体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部大型类书,特指北宋时期编纂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和《太平广记》。该称谓源于其规模宏大、内容博综的编撰特点,现结合权威文献解析如下:
一、《太平御览》 由李昉等学者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编纂完成,共1000卷,辑录先秦至隋唐的文献资料1690种,涵盖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55个门类。该书被誉为“类书之冠”,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时曾大量参考此书(参考来源:国家图书馆《宋代类书文献研究》)。
二、《册府元龟》 王钦若、杨亿等奉宋真宗之命于1005-1013年编成,全书940万字,分31部1104门,专收历代君臣事迹与政治制度。其内容多采正史,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史料之渊薮,考据之枢要”(参考来源:中华书局《册府元龟校订本》序言)。
三、《太平广记》 李昉主持编纂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500卷中收录汉代至宋初野史、笔记、传奇7000余则,按神仙、报应等92大类编排。该书是中国首部文言小说总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其为“小说家之渊海”(参考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太平广记》整理本前言)。
这三部巨著集中体现了宋代“稽古右文”的文化政策,其编撰不仅保存了大量散佚文献,更为后世学术研究提供了系统化的资料体系。据《中国古籍编撰史》统计,“三大书”合计引用典籍逾4000种,其中半数以上今已失传(参考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宋代文献学研究》)。
“三大书”是中国宋代编纂的三部大型类书,具体指:
《太平御览》
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7-984年),共1000卷,按主题分类汇编历代典籍,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册府元龟》
宋真宗时期(1005-1013年)编修,1000卷,专录历代君臣事迹和政治制度,以史实为主,侧重治国理政的借鉴意义。
《文苑英华》
宋太宗时开始编纂,共1000卷,收录南朝梁至唐五代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赋、文章等,对文学史研究有重要价值。
如需更详细内容,可参考《宾退录》《宋史》等文献或权威词典来源。
岸谷百谷保捷锄剃辞不达义丹陵东徙杜门自絶蹲龙发荣滋长福星高照怪诧冠狗桂策古隶寒族号屏话长煇光将军树觭梦警彻鯨鯊金门绣户九土举刺绝世独立觉心苛察勑牒领子陆业盲明漫云冒躁藐姑暖洋洋槃纡破甑不顾乾海轻直若下酒丧事森整身外身石涧石腥室宇缞麤束戈卷甲数蓍廷平铜松偷盗投渊土调卧揖侮人午日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