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接;連續。《西京雜記》卷四:“樓閣臺榭,轉相連注。”《北史·周法尚傳》:“旗幟相望,鉦鼓相聞,首尾連注,千裡不絶。” 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使星連注,皇華結轍。”
“連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現代釋義(常見用法)
基本含義:指連續注視或高度專注地關注某人、事物或事件。
詳細解析:
二、古代文獻中的釋義 在《西京雜記》《北史》等古籍中,“連注”意為延接、連續,多用于描述空間或時間上的連貫性。例如:
補充說明:現代使用中,第一種解釋更為常見。若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如“專注”“貫注”)或反義詞,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工具。
連注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種不同的意思,可以作動詞、名詞和形容詞使用。
連注的字形可以拆分為 "辶" 和 "注" 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辶" 是表示走的部首,"注" 是表示塗寫、題注的部首。
連注的總體筆畫數是10畫。
連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朝的《庾子山石經》中,當時的寫法為 "逄" ,意為 "标注、注解"。後來演變為現代漢字中的連注,并且擴展了多種含義。
繁體字的連注寫作 "連註"。
在古時候,連注的字形有些許不同,寫作 "逄"。
動詞用法:他連注了一本古籍,标注出重要内容。
名詞用法:這篇文章的注釋是一個很好的連注。
形容詞用法:她的連注能力非常出色。
連注可以根據不同的意思組成不同的詞語,如:連續注射、連續注射泵、連續注入等。
近義詞包括:注解、标注、批注等。
反義詞包括:忽略、忽視、不注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