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交修的意思、交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交修的解釋

《書·說命下》:“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 孔 傳:“交,非一之義。” 孔穎達 疏:“令其交更修治己也。”後用為天子要求臣下匡助之詞。 宋 王安石 《批答文武百寮曾公亮已下上尊號第一表不允》:“朕以薄德,嗣膺基緒,繼天理物,常懼弗任。方賴交修,以熙衆治。”《明史·楊士奇傳》:“茲創制‘楊貞一印’賜卿,尚克交修,以成明良之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交修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交修”指雙方相互勸誡、共同修習的行為。《尚書·說命》中記載商王武丁與賢臣傅說的對話:“惟後非賢不乂,惟賢非後不食……交修罔遺”,此處強調君臣互相規勸以治國,體現古代政治倫理中的協作關系。

  2. 典源解析

    該詞源自先秦典籍,本義為“交替整治”。《尚書》孔傳注:“交,更也。言更修治”,後引申為雙向的道德修養或職責履行。如宋代陸遊《謝台谏啟》雲:“交修一德之粹”,即指士大夫間相互砥砺德行。

  3. 引申用法

    在文學語境中,“交修”可擴展為事物交互影響的狀态。清代黃宗羲《明儒學案》描述學術傳承時稱“師友交修之功”,指學者通過交流切磋提升學問,反映傳統教育中的互動模式。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哲學讨論,強調雙向性關系。

引用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交修”一詞源自《尚書·說命下》,原指君主對臣子的要求,後演化為“互相匡助、共同修治”之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基本含義
    出自《尚書·說命下》:“爾交修予,罔予棄,予惟克邁乃訓。”其中“交”意為“交互、共同”,“修”指“修治、完善”。孔穎達疏注為“令其交更修治己也”,即君主希望臣子共同輔助自己治理國家。

  2. 古代用法
    主要用于君臣關系語境,強調君主對臣子的依賴與協作。如明代《明史·楊士奇傳》提及“尚克交修,以成明良之譽”,體現君臣合力治國的理念。

  3. 後世引申
    宋代王安石在奏表中用“方賴交修,以熙衆治”,将詞義擴展至君臣共同推動社會安定繁榮的層面。

  4. 現代語境中的變化
    現代漢語中,“交修”的古典含義已較少使用,但可引申為“提交并修改”的動作,如學術場景中“交草稿後再交修改稿”。需注意這與古義的關聯較弱。

  5. 字義分解

    • 交:表交互、共同(如“交流”“交錯”)。
    • 修:表治理、完善(如“修治”“修訂”)。

“交修”的核心意義在于“協作治理”,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古典或現代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鞍辔稗官野史班蘭并行車釭吃勞保眵目糊錘淬搐搦大踏步東洋刀兜得轉斷梗敦默寡言發狠反戈呋喃改進幹陬關鼓洪福闳豁侯頭姣服節夫景泰藍矜弘開小差擴大掠剩使斂散劉三姐賣眼毛坯房免解面目猙獰墨分五色缥囊披猖潑撒千年柏秦梁窮岩屈沉臊陀膳堂沙澀舍采生犀攝收首尾相連雙标隨帶天斾僮客剸犀外館魏蠶無關象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