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孚戎旅的意思、阮孚戎旅的詳細解釋
阮孚戎旅的解釋
《晉書·阮孚傳》:“ 琅邪王 裒 為車騎将軍,鎮 廣陵 ,高選綱佐,以 孚 為長吏…… 孚 答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後因以“阮孚戎旅”指委以軍旅重任。 唐 楊炯 《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公手執旗鼓,入侍帷幄,以 陶侃 部分之明,當 阮孚 戎旅之重。”
詞語分解
- 阮的解釋 阮 ǎ 〔阮鹹〕一種弦樂器,柄長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現亦有三根弦的。傳說因中國晉代人阮鹹善彈此樂器而得名。簡稱“阮”。 〔大小阮〕中國晉代阮籍和他的侄兒阮鹹并有盛名,同為“竹林七賢”,世稱“大小
- 戎旅的解釋 軍旅;兵事。 三國 魏 曹丕 《與張郃诏》:“今将軍外勤戎旅,内存國朝。”《北史·司馬侃傳》:“少果勇,未弱冠,便從戎旅。” 唐 元稹 《觀兵部馬射賦》:“我有筆陣與詞鋒,可以偃幹戈而息戎旅。”
專業解析
“阮孚戎旅”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核心含義并非字面組合的簡單疊加,而是特指東晉名士阮孚在軍旅生涯中表現出的超然灑脫、鎮定自若的名士風度。以下是基于詞典釋義角度的詳細解釋:
-
核心人物與事件背景:
- 阮孚:字遙集,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是“竹林七賢”之一阮鹹的兒子,東晉時期著名的名士。阮孚性格疏放不羁,好酒,以任達曠放聞名。
- 戎旅:指軍旅、軍隊,或軍事行動、戰争環境。
- 典故出處:該典故主要記載于南朝宋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雅量》篇。故事描述了阮孚在戰亂或軍旅生涯中,依然保持其名士本色,進行着與緊張氛圍格格不入的閑適行為。
-
典故内容與體現的精神:
- 據《世說新語·雅量》記載:“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并恒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料視財物;或有詣阮,見自吹火蠟屐,因歎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神色閑暢。” 雖然這段描述的是阮孚在閑暇時對木屐的愛好,但其“神色閑暢”的态度是其性格的典型體現。
- 更直接體現“戎旅”背景的記載(雖非《世說》原文,但為後世理解該成語所本的精神),是阮孚在擔任安東參軍、鎮南将軍等軍職期間,或在動蕩的局勢下(如避亂渡江、蘇峻之亂等),依然能保持其疏放、從容甚至略帶頹放的生活态度。例如,他可能在軍營中依然飲酒自適,不因軍務的緊張而改變其名士做派。
- 因此,“阮孚戎旅”的核心含義在于:即使在緊張、危險或紀律嚴明的軍旅環境中,阮孚依然能保持其固有的曠達、閑適、不拘小節的名士風範,展現出超乎常人的鎮定與灑脫。它強調的是個人精神世界對環境的超越,一種在逆境或非常态下依然故我的雅量。
-
引申義與用法:
- 該成語常用于形容或贊賞一個人在壓力巨大、環境艱苦或形勢危急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從容不迫、鎮定自若、不改其志或本色的氣度。
- 它帶有一種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對世俗規範(包括軍旅紀律)某種程度上的疏離感,體現了魏晉名士特有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風骨。
“阮孚戎旅”是一個濃縮了曆史人物性格與特定情境的成語,意指阮孚在軍旅生涯中所展現的那種超然物外、鎮定灑脫的名士風度。它象征着一種在高壓或非常态環境下依然能保持内心平靜、行為從容的精神境界。
來源參考:
- 釋義核心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相關典故及人物精神的诠釋。
- 典故原始出處與人物生平:《世說新語》(劉義慶著)、《晉書·阮孚傳》(房玄齡等著)。
- 成語釋義參考:《中華成語大詞典》、《中國成語大辭典》等權威辭書對“阮孚戎旅”或相關典故精神的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阮孚戎旅”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該詞指被委以軍事重任,常用于形容将重要軍務托付給某人。其核心含義源于《晉書·阮孚傳》的記載:東晉時期,琅邪王司馬裒擔任車騎将軍時,選拔阮孚為長吏,阮孚回應稱“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後以“阮孚戎旅”代指此類任命。
典故背景
- 出處:故事記載于《晉書·阮孚傳》,阮孚因才能受賞識,被授予軍旅要職。
- 引申義:強調君主對臣子的信任與重用,尤其是軍事領域的托付。
使用示例
唐代楊炯在《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中寫道:“以陶侃部分之明,當阮孚戎旅之重”,借典故贊頌宇文公的軍事才能與受任之重。
補充說明
- 語言特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
- 結構分析:“阮孚”為人名,“戎旅”指軍隊或軍事,整體為“人名+職責”的典故式表達。
若需進一步了解《晉書》原文或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古籍或文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襃斜道避涼附炎荜門委巷撥喇喇側卧箣竹翠翰锉子打馬虎眼掉個兒砥砺德行都人士風海風力發電分龍伏骥蝮螫解腕府廷高砧工筆貢徹規構會診活檢殲殄腳根焦芽基底動脈極度節導津渡禁獵九股索粔籹累官連朦帶唬甯戚歌旁州樣子骈然平均利潤牽鑿竊位素餐青薠燥子上禮生放聖童飾僞探綜逃避同遊嵞山為人師表汙尊抔飲象齒焚身向笛相逢纖秾蟹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