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孚戎旅的意思、阮孚戎旅的详细解释
阮孚戎旅的解释
《晋书·阮孚传》:“ 琅邪王 裒 为车骑将军,镇 广陵 ,高选纲佐,以 孚 为长吏…… 孚 答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后因以“阮孚戎旅”指委以军旅重任。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公手执旗鼓,入侍帷幄,以 陶侃 部分之明,当 阮孚 戎旅之重。”
词语分解
- 阮的解释 阮 ǎ 〔阮咸〕一种弦乐器,柄长而直,略象月琴,四根民弦,现亦有三根弦的。传说因中国晋代人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简称“阮”。 〔大小阮〕中国晋代阮籍和他的侄儿阮咸并有盛名,同为“竹林七贤”,世称“大小
- 戎旅的解释 军旅;兵事。 三国 魏 曹丕 《与张郃诏》:“今将军外勤戎旅,内存国朝。”《北史·司马侃传》:“少果勇,未弱冠,便从戎旅。”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我有笔阵与词锋,可以偃干戈而息戎旅。”
专业解析
“阮孚戎旅”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核心含义并非字面组合的简单叠加,而是特指东晋名士阮孚在军旅生涯中表现出的超然洒脱、镇定自若的名士风度。以下是基于词典释义角度的详细解释:
-
核心人物与事件背景:
- 阮孚:字遥集,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东晋时期著名的名士。阮孚性格疏放不羁,好酒,以任达旷放闻名。
- 戎旅:指军旅、军队,或军事行动、战争环境。
- 典故出处:该典故主要记载于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雅量》篇。故事描述了阮孚在战乱或军旅生涯中,依然保持其名士本色,进行着与紧张氛围格格不入的闲适行为。
-
典故内容与体现的精神:
- 据《世说新语·雅量》记载:“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神色闲畅。” 虽然这段描述的是阮孚在闲暇时对木屐的爱好,但其“神色闲畅”的态度是其性格的典型体现。
- 更直接体现“戎旅”背景的记载(虽非《世说》原文,但为后世理解该成语所本的精神),是阮孚在担任安东参军、镇南将军等军职期间,或在动荡的局势下(如避乱渡江、苏峻之乱等),依然能保持其疏放、从容甚至略带颓放的生活态度。例如,他可能在军营中依然饮酒自适,不因军务的紧张而改变其名士做派。
- 因此,“阮孚戎旅”的核心含义在于:即使在紧张、危险或纪律严明的军旅环境中,阮孚依然能保持其固有的旷达、闲适、不拘小节的名士风范,展现出超乎常人的镇定与洒脱。它强调的是个人精神世界对环境的超越,一种在逆境或非常态下依然故我的雅量。
-
引申义与用法:
-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或赞赏一个人在压力巨大、环境艰苦或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不改其志或本色的气度。
- 它带有一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世俗规范(包括军旅纪律)某种程度上的疏离感,体现了魏晋名士特有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风骨。
“阮孚戎旅”是一个浓缩了历史人物性格与特定情境的成语,意指阮孚在军旅生涯中所展现的那种超然物外、镇定洒脱的名士风度。它象征着一种在高压或非常态环境下依然能保持内心平静、行为从容的精神境界。
来源参考:
- 释义核心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相关典故及人物精神的诠释。
- 典故原始出处与人物生平:《世说新语》(刘义庆著)、《晋书·阮孚传》(房玄龄等著)。
- 成语释义参考:《中华成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等权威辞书对“阮孚戎旅”或相关典故精神的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阮孚戎旅”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该词指被委以军事重任,常用于形容将重要军务托付给某人。其核心含义源于《晋书·阮孚传》的记载:东晋时期,琅邪王司马裒担任车骑将军时,选拔阮孚为长吏,阮孚回应称“陛下不以臣不才,委之以戎旅之重”。后以“阮孚戎旅”代指此类任命。
典故背景
- 出处:故事记载于《晋书·阮孚传》,阮孚因才能受赏识,被授予军旅要职。
- 引申义:强调君主对臣子的信任与重用,尤其是军事领域的托付。
使用示例
唐代杨炯在《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中写道:“以陶侃部分之明,当阮孚戎旅之重”,借典故赞颂宇文公的军事才能与受任之重。
补充说明
- 语言特点: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
- 结构分析:“阮孚”为人名,“戎旅”指军队或军事,整体为“人名+职责”的典故式表达。
若需进一步了解《晋书》原文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权威古籍或文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北使褊浅撑拒炊灼出类拔萃鏦铮大使登盘敦学泛舟高蝉哥罗仿光影官叙蛊狱猴精槐耳毁容糊精湖亭贾儿简练坚毅解锯经渎可意种夸视乐湑廉俸烈辉粒子茂业马上墙头渺漠密书莫过于挠坏平地起家平巷掊聚谦和清钱七菹日夜如梭神比蝨瘕时迈双蛾踏查梯霞外部联系亡为蝄像污损五月粜新谷乡合崤坂宵练喜眉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