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骥的意思、伏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骥的解釋

《楚辭·九辯》:“騏驥伏匿而不見兮,鳳凰高飛而不下。” 王逸 注:“仁賢幽處而隱藏也。”後以“伏驥”比喻賢者隱居不仕。 明 王錂 《春蕪記·訪友》:“縱是埋塵空伏驥,還憐傾蓋似登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伏骥”是一個源自《楚辭》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伏骥”出自《楚辭·九辯》:“骐骥伏匿而不見兮,鳳凰高飛而不下。”。東漢學者王逸注解說“仁賢幽處而隱藏也”,後以此比喻賢能之人隱居避世,不願出仕為官。

二、構成解析

三、常見混淆辨析

  1. 與“老骥伏枥”區别:後者(曹操《龜雖壽》)強調年老仍有壯志,而“伏骥”特指賢者隱居。
  2. 與的韓信典故無關:該網頁提到的“韓信抓馬”可能是對“伏虎降龍”等成語的誤植,需以《楚辭》原典為準。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作品中,如明代王錂《春蕪記》有“縱是埋塵空伏骥”之句,或現代語境中描述人才隱逸現象時的雅化表達。


提示:部分網頁存在釋義偏差(如、5),建議優先參考《辭海》《漢典》等權威辭書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骥的意思

《伏骥》(fú jì)一詞的意思是指隱藏才華或力量的人。它比喻那些具備潛力和才華,但目前尚未展現出來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伏骥》的部首是“人字旁”,筆畫數目為13畫。

來源

《伏骥》一詞最早見于《資治通鑒》。在《資治通鑒》中,蘇轼評論柳宗元的詩句“不将伏骥射夜猱”,喻指柳宗元隱藏才華未盡展示。從此,人們開始用“伏骥”這個詞來形容那些具備潛力但尚未施展的人。

繁體

繁體字中的《伏骥》為「伏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伏骥》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為「伏驥」或「伏騎」。

例句

1. 他雖然現在還沒有獲得成功,但我相信他是一匹伏骥,等待着時機的到來。

2. 他隱藏了自己的才華,像一匹伏骥,不久的将來一定能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組詞

構建于《伏骥》上的一些常見組詞包括:

1. 伏骥待發

2. 伏骥無聲

3. 骥馬奔騰

4. 伏骥才子

5. 馴騎伏骥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潛力股、埋沒的才華、隱形人才。

反義詞

反義詞為: 斬将殺敵、一鳴驚人、脫穎而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