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粗大結實的繩索,古代用作套敵人的武器。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三折:“九股索,紅棉套,漫頭便起。”
“九股索”是古代一種用于戰鬥的武器,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九股索(拼音:jiǔ gǔ suǒ)指一種由九股粗繩編織而成的結實繩索,主要用于古代戰争中套取敵人。其名稱中的“九股”強調繩索由多股合成,具有牢固的特性;“索”則為繩子的總稱。
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戲曲家關漢卿的《單刀會》第三折,原文描述為“九股索,紅棉套,漫頭便起”,展現了其作為武器的使用場景。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該詞可引申為“關系緊密”的比喻義,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延伸解釋。
“九股索”是古代冷兵器的一種,實際含義集中于武器屬性,文學與曆史資料為其主要依據。
《九股索》是一個中國的成語,意為指握九股力量不松懈,形容不松懈努力,堅持不懈。
《九股索》的拆分部首是“人”和“纟”,其中“人”是指人的意思,“纟”是指絲的意思。筆畫總共有14畫。
《九股索》這個詞來源于明代戴良的《日知錄》。在書中,戴良舉例:“九股索,所懷針線之類,雖微物也,能束之繩索。”隨後,這個詞在後來的文獻中多有使用。
《九股索》的繁體字為「九骨索」。
在古代,寫作《九股索》的漢字使用了不同的寫法。例如:「九構索」、「九骨索」等。
他工作勤奮,持之以恒,就像是夾着九股索一樣,從不松懈。
九折索、心折索、命折索。
锲而不舍、堅持不懈。
半途而廢、三分鐘熱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