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ditional Chinese realistic painting] 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工整,注重細部的描繪(區别于“寫意”)
這是一幅很出色的工筆畫
中國畫中屬于工細一類的畫法。因用工整緻密的筆法描繪物像,故名。有别于“寫意”。 清 慵讷居士 《咫聞錄·秘戲圖》:“ 關中 馬振 ,近時畫家之著名也,善工筆。一時風氣,凡饋大憲禮,必有秘戲圖冊,而 馬振 之所畫者,即景生情,能窮閨閘之婿态。” 黃賓鴻 《古畫徵·明畫尚簡之筆》:“言 明 畫之工筆者,必稱 仇實父 。” 秦牧 《藝海拾貝·粗犷與細膩》:“偶然翻閱 齊白石 的畫冊,從裡面一些粗犷的意筆和精細的工筆相結合的畫幅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工筆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技法之一,其含義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闡釋:
一、基本定義 工筆又稱"細筆畫",是中國畫技法中與"寫意"對稱的表現形式,以工整細緻、注重細節描繪為特色。它要求畫家通過精謹細膩的筆觸,在絹或宣紙上精确表現物象的形态與質感。
二、技法特點
三、曆史發展 起源于戰國時期,唐代開始盛行,宋代院體畫(如趙佶作品)達到藝術高峰,明代仇英的人物畫、清代沈铨的花鳥畫均為經典代表。
四、主要分類
五、文學延伸 在文學創作中,工筆手法指用細膩筆觸對事物進行精細描摹,屬于細節描寫的重要表現手法。這種跨藝術領域的術語互通,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詩畫同源"的美學理念。
工筆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工和筆。
工字的部首是工,筆畫是6畫;筆字的部首是⺪,筆畫是3畫。
工筆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中,原意是指繪畫中較為細緻、精細的工藝和技法。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繪畫風格的稱呼,指代采用細筆勾勒的細膩畫風。
工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工筆」。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變化,可能與現代略有差異。但工和筆的基本形态和意義并未改變。
他的字畫采用工筆描繪,細膩入微。
工藝、工匠、筆觸、筆法。
寫實、細膩、精心。
寫意、潦草、概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