箣竹的意思、箣竹的詳細解釋
箣竹的解釋
[stenostachyous bamboo] 竹的一種,莖高達20米,質堅韌,可做扁擔、家具等
詞語分解
- 箣的解釋 箣 è 一種竹子,莖高,質堅韌。 古同“策”。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竹的解釋 竹 ú 常綠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筍,莖有很多節,中間是空的,質地堅硬,種類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築材料:竹子。竹葉。竹筍。竹編(用竹篾編制的工藝品)。竹刻。 指竹制管樂器:金石絲竹。 中國古代樂器八音
專業解析
箣竹(拼音:cè zhú),學名 Bambusa sinospinosa,是禾本科(Poaceae)簕竹屬(Bambusa)的一種常綠叢生竹類植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進行詳細說明:
一、基本釋義
箣竹指一種莖稈具刺的竹類,其名稱源于枝節處生長的尖銳鈎刺("箣"即指竹刺)。主要特征包括:
- 形态:稈高可達15米,直徑5–8厘米,節間長20–35厘米,稈壁厚實;
- 分枝:每節多分枝,主枝顯著,基部常具1–3枚向下倒鈎的硬刺;
- 葉片:披針形,長6–20厘米,寬1–2厘米,葉鞘具脫落性糙毛。
二、生态習性及分布
箣竹適應性強,常見于熱帶至亞熱帶地區:
- 生境:多生于河岸、丘陵或村落周邊,耐旱耐貧瘠;
- 分布:中國華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越南、緬甸等地,常形成密集竹叢。
三、文化與應用價值
-
實用功能
- 防護用途:因枝刺密集,傳統用作籬笆或邊界防護植物,防止牲畜侵入;
- 材用價值:稈材堅硬,可制作農具柄、棚架等;竹筍可食用但微苦,需加工處理。
-
文獻記載
清代《植物名實圖考》載:"箣竹,叢生,葉大如履,枝節有刺…村野植以為垣"(卷二十五),印證其防護用途。
四、方言别稱
在地方語言中亦稱為:
- 簕竹(粵語,強調其刺的特性);
- 刺竹(閩南語,直指具刺特征)。
參考資料來源
- 《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 - Bambusa sinospinosa 條目
- 《中國竹類圖志》(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 《植物名實圖考》(清代吳其濬著)
-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箣竹”一詞的詳細解釋,目前可查的公開資料中未發現直接對應的釋義。可能存在以下情況:
-
可能存在的混淆或錯别字
“箣竹”可能與以下竹類名稱相近,但字形或發音存在差異:
- 筀竹(guì zhú):一種高10-20米的竹子,幼時表面有白色蠟粉,見于《山海經》等古籍。
- 箬竹(ruò zhú):葉片寬大,常用于包裹粽子或制茶具,别名“篛竹”。
- 卭竹(qióng zhú):産于四川的古竹名,象征堅韌與繁榮。
-
建議核實信息
若需準确解釋“箣竹”,建議:
- 确認詞語的漢字書寫是否正确;
- 提供更多上下文或文獻來源;
- 參考《中國植物志》或專業竹類研究資料。
若您需要了解其他竹類的具體信息,可告知名稱以便進一步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八寶箱悲腸本管兵事跛曳讒嬖暢亮打裥雕服诋悖丁香褐噸海裡風顔改玉改行甘言美語龜兆海塘槐館還不能劃艇架鼇嘉表簡至進廒憬憬襟江帶湖機修玑璿開鋤斂避連艦離坼明溝末法赧赧然暖燙燙諾貝爾破綻百出全食熱導日月無光戎捷如其不然三晉三老五更師姑草時衣屬昔縮進逃富通晐駝蹄鷄闱阃威武不屈文雄沃續烏塌菜降龍伏虎獻饋細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