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最高之禮。《老子》:“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2).特殊禮遇。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相國拜齊王表》:“業不題於宗器,聲靡記於彜典,而超居上禮,邈乘峻爵。”
饋贈禮品。《晉書·石勒載記上》:“ 勒 晨至 薊 ,叱門者開門,疑有伏兵,先驅牛羊數十頭,聲言上禮,實欲填諸街巷,使兵不得發。”
“上禮”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語境變化較大。以下是綜合古籍及現代用法的詳細解釋:
最高之禮(文言用法)
出自《老子》:“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指超越常規的至高禮節。
特殊禮遇
南朝江淹在《為蕭相國拜齊王表》中提及“超居上禮”,意為超越普通規格的尊貴待遇。
饋贈禮品(古代軍事策略)
《晉書》記載石勒以牛羊為“上禮”詐稱獻禮,實為戰術掩護。
建議:若需查詢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民俗案例,可參考漢典()及《晉書》相關章節。
《上禮》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向上行禮或向上獻禮。在傳統文化中,以示尊敬或表示恭敬的動作。
《上禮》由“上”和“禮”兩個部分組成。
“上”是從上往下寫的漢字部首,是一個獨立的基本部首。
“禮”是從“⺬”(貝字底)和“⺤”(礻字頭)組合而成的漢字部首。
總共有11個筆畫: 第一筆先寫橫,之後寫8個豎豎針形,最後畫一橫。
《上禮》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儒家文化,它是儒家禮儀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尚書·禹貢》中有“永言配命,享上帝之禮”之語,說明了《上禮》的來源。
繁體字為:“上禮”。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筆畫的排列和構造可能有所不同。《上禮》一詞在古時寫作“上識”。
1. 在重大場合,我們要向領導上禮,表示我們的敬意。
2. 他在祖先墓地前上了三次禮,以表達對祖先的敬仰之情。
組詞:上下、上行、上方。
近義詞:典禮、儀式、敬禮。
反義詞:下禮、下行、下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