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不同生産部門的同量資本,所取得的等量利潤。是競争中資本不斷向利潤高的部門轉移所形成的結果。
平均利潤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及解釋如下:
平均利潤指不同生産部門的同量資本,通過競争形成的等量利潤。它是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後,在各部門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的結果。計算公式為: $$ 平均利潤 = 預付資本 times 平均利潤率 $$ (來源:)
更多完整論述可參考《資本論》第三卷相關章節及考研政治教材(來源:)。
平均利潤是指企業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内,按照所投入的資金計算得出的平均每單位資金所獲得的利潤。它是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标,也是投資回報率的一種衡量方式。
拆分部首:豎心/月
筆畫:11畫
“平均利潤”的來源是“平均”和“利潤”兩個詞彙的組合。平均意指将總計數或總量分攤到各個等份,而利潤指購買物品或經營活動所獲得的額外收益。
繁體字中,平均利潤的寫法為“平均利潤”。
古代漢字寫作時,平均利潤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平均利潤這一概念的出現較晚,因此在古代文獻中很少出現該詞,也難以找到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1. 這家公司去年的平均利潤大幅增長。
2. 管理層通過優化生産流程,提高了平均利潤。
1. 平均工資
2. 平均成本
3. 平均收益
1. 毛利潤
2. 淨利潤
3. 利潤率
1. 虧損
2. 負利潤
3. 破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