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柔克的意思、柔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柔克的解釋

見“ 柔克 ”。


亦作“ 柔剋 ”。1.謂和柔而能成事。《書·洪範》:“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孔 傳:“和柔能治。”《漢書·叙傳下》:“ 孝元 翼翼,高明柔克。” 顔師古 注:“謂人雖有高明之度,而當執柔,乃能成德也。”《後漢書·鄭興傳》:“今陛下高明而羣臣惶促,宜留思柔剋之政,垂意《洪範》之法。” 李賢 注:“剋,能也。柔剋謂和柔而能立事也。” 明 歸有光 《送張子忠之任南昌序》:“為沉潛之剛克,為高明之柔克,惟其道之所至,不能預期也。”

(2).謂柔忍克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八世兄高明有馀,沉潛不足,隻要稍微柔克一下,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柔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和柔成事
    指以溫和、柔策略處理事務并取得成功,強調外柔内剛的智慧。該含義源于《尚書·洪範》中的“三德”之說(正直、剛克、柔克),其中“柔克”被解釋為“和柔能治”。例如《漢書》提到“高明柔克”,即高明之人通過柔和方式成就德業。

  2. 柔忍克制
    指以隱忍、克制的方式應對矛盾或挑戰,體現為性格或處事上的隱忍。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曾用此意,建議他人“稍微柔克一下”以平衡性格。


二、用法與示例


三、延伸思考

“柔克”與“剛克”相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剛柔并濟”思想的體現,常用于描述政治、處世或性格修養的智慧。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參考《尚書·洪範》或《漢書》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柔克》的意思

《柔克》是一個中文詞語,其意思是指柔軟、溫順、柔和。它可以用來形容物體的柔軟性質,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溫和、柔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柔克》這個詞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材或木制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8。

來源和繁體

《柔克》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大約出現在清代(1644年至1912年)的古代漢語中。它的繁體字形為「柔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是不斷演變的,因此《柔克》這個詞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可能有不同的寫法。然而,由于《柔克》是一個比較晚出現的詞語,古代漢字中并沒有專門的寫法來表示它。

例句

1. 這塊布料非常柔克,手感非常順滑。

2. 她的性格非常柔克,從不與人發生争執。

3. 孩子的皮膚很柔克,摸起來特别舒服。

組詞

1. 溫柔:形容人性格柔和、善良。

2. 柔軟:形容物體質地柔軟、易彎曲。

3. 柔順:形容人性格溫順、聽話。

近義詞

1. 溫和:形容氣候、性格等柔和、和緩。

2. 和藹:形容人的态度友善、和藹可親。

反義詞

1. 剛硬:形容物體質地堅硬、不易彎曲。

2. 強硬:形容人的性格堅決、不易妥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