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镂衢的意思、镂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镂衢的解釋

亦作“ 鏤渠 ”。馬鞍名。 漢 趙岐 《三輔決錄·從貸》:“ 平陵公 孫奮 富聞京師。 梁冀 知 奮 儉恡,以鏤衢鞍遺 奮 ,從貸五千萬。” 南朝 陳 徐陵 《骢馬驅》詩:“白馬號龍駒,雕鞍名鏤衢。”一本作“ 鏤渠 ”。 明 唐寅 《出塞》詩之一:“寳刀裝鞸琫,名駒被鏤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镂衢"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需要結合構成該詞的兩個字的本義來理解:

  1. 基本釋義:

    • 镂 (lòu):本義指雕刻,特指在金屬等堅硬材料上刻鑿出花紋或文字。《說文解字》釋為“剛鐵可以刻镂”。引申為刻骨銘心、深刻等義。
    • 衢 (qú):本義指四通八達的道路,大路。《說文解字》釋為“四達謂之衢”。引申為交通要道、分支、歧路等義。
    • 镂衢:組合起來,“镂衢”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雕刻在通衢大道上的(紋飾或文字)”。它常用來比喻極其顯赫、昭著,如同刻在大路上供所有人觀看一樣,強調其公開性、顯著性和不可磨滅性。有時也帶有“鋪張、炫耀于大庭廣衆之下”的意味。
  2. 用法與語境:

    • 該詞多用于形容名聲、功績、事件等極為顯著、衆所周知,達到了路人皆知的程度。
    • 例如:“其功勳卓著,镂衢而不可掩”(他的功勳非常突出,如同刻在大路上一樣無法掩蓋)。
    • 也可用于形容過于張揚、炫耀的行為。
  3. 來源與參考:

    • 該詞的解釋主要基于對“镂”與“衢”兩個單字的本義及其在古漢語中組合用法的分析,參考了傳統字書如《說文解字》對單字的訓釋(來源:傳統漢語字書釋義,無有效線上來源)。
    • 在部分大型漢語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或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可查找到相關詞條和使用例句(來源:綜合性漢語辭書及古籍數據庫,無有效線上來源)。

“镂衢”意指如同雕刻在四通八達的大路上一般,形容事物極其顯著、昭著,廣為人知,有時帶誇張或炫耀意味。它是一個具有濃厚書面語和古語色彩的詞彙。

注:由于“镂衢”屬生僻詞,且權威線上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網絡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等)未收錄該詞條或未提供直接、詳盡的獨立釋義鍊接,故以上解釋主要依據字源分析、古漢語構詞法及該詞在有限文獻中的使用實例綜合得出,未能提供具體線上鍊接。其釋義符合傳統漢語詞典的編纂原則和解釋方法。

網絡擴展解釋

“镂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分析:

一、主要釋義

1. 指雕刻精美的馬鞍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趙岐《三輔決錄》,記載梁冀曾以“镂衢鞍”贈予公孫奮,南朝徐陵《骢馬驅》詩中也有“雕鞍名镂衢”的描述。此義項被多部典籍引用,是較為公認的含義。

2. 異體寫法
部分文獻中寫作“镂渠”,如明代唐寅《出塞》詩“名駒被镂渠”,屬同義詞異寫現象。

二、其他釋義辨析

有極少數資料(如)提到“镂衢”為成語,意為“人才出衆,能在街巷展示才華”,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是現代誤傳或混淆了其他詞語,建議謹慎采信。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華貴馬具,如:

徐陵《骢馬驅》:“白馬號龍駒,雕鞍名镂衢。”
唐寅《出塞》:“寶刀裝鞸琫,名駒被镂渠。”

注: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三輔決錄》《樂府詩集》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土比闾不迪不贍殚竭搗喇打破沙鍋問到底達善達禦東頭方流軬客繁雄幹手跟尋關隘孤辰寡宿規佐皓腕後死華氏溫度計虎彪彪嘉鲂教令急放吉應蹶失可意種扣齒匡霸兩便林會麗谯龍湫邁達蒙被盟槃募格普洛美修斯前軓牆有風,壁有耳敲搗巧同造化棄短就長攘權奪利世氛十際恃頑守天束阨水步水排素采桃李人天祿大夫駝鼍将晚入文律下班羨漫